在 AI 时代,MicroSoft和 OpenAI 的深度合作曾被视为“天作之合”——但现在,这段紧密的关系似乎正面临转折点。
据外国媒体《The Information》近日报道,MicroSoft AI 负责人 Mustafa Suleyman 正在积极推动企业开发自主 AI 模型,以逐步减少对 OpenAI 的依赖,甚至在未来完全摆脱:“虽然进展缓慢,但MicroSoft AI 负责人 Mustafa Suleyman 正试图帮助企业摆脱对 OpenAI 的依赖。”
2023 年 11 月,OpenAI 发生了一场高层动荡——CEO Sam Altman 突然被董事会辞退,又在几天后回归。这场风波让MicroSoft高层意识到,他们的 AI 战略过于依赖 OpenAI,而合作伙伴的内部不稳定可能对MicroSoft的长期规划造成冲击。减少对 OpenAI 技术的依赖,很大程度上也能防止未来MicroSoft再次遭遇类似的不可控风险。
(3)无法掌握 AI 领域主导权
除了降低成本外,MicroSoft还希翼在 AI 领域拥有更多的主导权。目前,OpenAI 仍然是大模型技术的领军者,而MicroSoft则更像是“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的角色。但随着 AI 竞争加剧,MicroSoft希翼拥有自己的 AI 核心技术,以便在市场上直接与 OpenAI、谷歌 DeepMind、Anthropic 等企业展开竞争。
此外,MicroSoft与 OpenAI 的独家合作协议将在 2030 年到期,届时 OpenAI 将有更多自主权与其他科技企业合作。如果MicroSoft不能在此之前建立自己的 AI 体系,那么在未来的 AI 竞争中可能会陷入被动。因此,MicroSoft的“去 OpenAI 化”计划,既是为了降低风险和成本,也是对未来 AI 竞争格局的一场豪赌。
02 MicroSoft曾要求OpenAI详细说明 o1 的技术细节
于是 2024 年,GOOGLE前 DeepMind 核心人物之一 Mustafa Suleyman 加入MicroSoft,担任MicroSoft AI 部门负责人——这一举措,也被外界看作是MicroSoft在 AI 领域独立发展的关键一步。而 Mustafa Suleyman 加入MicroSoft后的目标也很明确:减少MicroSoft对 OpenAI 的依赖,建立MicroSoft自己的 AI 技术体系。
尽管MicroSoft的目标明确,想要快速摆脱对 OpenAI 的依赖却并非易事:一方面,OpenAI 的技术已经深度嵌入MicroSoft的产品体系中,从 Copilot 到 Bing 再到 微软 365,OpenAI 的模型无处不在;另一方面,OpenAI 仍是 AI 领域的领军者,其 GPT-4 和即将推出的 GPT-5 仍然领先于市场上大多数 AI 方案。
要想完全替代 OpenAI,MicroSoft需要大量时间和资源来缩小技术差距。
为此,MicroSoft目前正在积极采取行动。据《The Information》报道,Mustafa Suleyman 带领的团队正在测试来自其他企业的 AI 模型,如 xAI、DeepSeek 和 Meta,也就是说MicroSoft已不再将 OpenAI 视为唯一的 AI 供应商,而是开始构建自己的 AI 生态。
不仅如此,MicroSoft还曾要求 OpenAI 工程师在内部会议上详细说明其最新 AI 模型 o1 的技术细节,以便MicroSoft团队更好地理解 OpenAI 模型的运作机制,从而加速自身技术的发展。
随着 AI 竞争的加剧,MicroSoft最终能否完全摆脱 OpenAI,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在 AI 领域的主导权争夺战中,MicroSoft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 OpenAI 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而是希翼成为真正的 AI 领导者;同时,凭借其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资源储备,MicroSoft也有望在这场 AI 革命中占据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