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门户论坛百科APPEN| 举报 切换到宽版

亚星游戏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亚星游戏官网-yaxin222  列兵

注册:2009-9-28
发表于 2009-10-10 09:54:42 |显示全部楼层
目  录
1. 前言 1
1.1 无线参数调整的类型 2
1.2 无线参数调整的前提 2
1.3 无线参数调整的注意事项 3
1.4 本文的编排格式 3
1.5 其它 3
2. 本文的研究内容 4
3. 网络识别参数 5
3.1 移动国家号(MCC) 8
3.2 移动网号(MNC) 9
3.3 位置区码(LAC) 10
3.4 小区识别(CI) 12
3.5 网络色码(NCC) 13
3.6 基站色码(BCC) 14
4. 系统控制参数 15
4.1 IMSI结合和分离允许(Attach-Detachallowed,ATT) 16
4.2 公共控制信道配置(CCCH-CONF) 18
4.3 接入准许保留块数(BS_AG_BLKS_RES) 20
4.4 寻呼信道复帧数(BS-PA-MFRMS) 22
4.5 周期位置更新定时器(T3212) 22
4.6 小区信道描述(CellChannelDescription) 22
4.7 无线链路超时(Radio-Link-Timeout) 22
4.8 邻小区描述(NeighbourCellsDescription) 22
4.9 允许的网络色码(NCCPermitted) 22
4.10 最大重发次数(MAXretrans) 22
4.11 发送分布时隙数(Tx_integer) 22
4.12 小区接入禁止(CELL_BAR_ACCESS) 22
4.13 接入等级控制(AC) 22
4.14 等待指示(WaitIndication) 22
4.15 多频段指示(Multiband_Reporting) 22
5. 小区选择参数 22
5.1 小区重选滞后(CellSelectionHysteresis) 22
5.2 控制信道最大功率电平(MS_TXPWR_MAX_CCH) 22
5.3 允许接入的最小接收电平(RXLEV_ACCESS_MIN) 22
5.4 附加重选参数指示(ACS) 22
5.5 小区重选参数指示(PI) 22
5.6 小区禁止限制(CellBarQualify,CBQ) 22
5.7 小区重选偏置、临时偏置和惩罚时间(CRO、TO&PT) 22
6. 网络功能参数 22
6.1 功率控制指示(PWRC) 22
6.2 非连续发送(DTX) 22
6.3 新建原因指示(NECI) 22
6.4 呼叫重建允许(RE) 22
6.5 紧急呼叫允许(EC) 22
6.6 跳频参数1--跳频应用(H) 22
6.7 跳频参数2--移动分配索引偏置(MAIO) 22
6.8 跳频参数3--跳频序列号(HSN) 22
7. 附录 22
7.1 参考资料 22
7.2 缩略 22 (空  页)

1. 前言
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是一个集网络技术、数字程控交换技术、各种传输技术和无线技术等领域的综合性系统。从网络的物理结构分析,GSM系统一般可分为三个部分,即网络分系统(NSS)、基站分系统(BSS)和移动台(MS)。从信令结构分析,GSM系统中主要包含了MAP接口、A接口(MSC与BSC间的接口)、Abis接口(BSC与BTS间的接口)和Um接口(BTS与MS间的接口,通常也称作空中接口)。所有这些实体和接口中都有大量的配置参数和性能参数。其中的一些参数在设备的开发和生产过程中已经确定,但更多的参数是由网络运营部门根据网络的实际需求和实际运作情况来确定。而这些参数的设置和调整对整个GSM网的运作具有相当的影响。因此,GSM网络的优化在某种意义上是网络中各种参数的优化设置和调整的过程。
作为移动通信系统,GSM网络中与无线设备和接口有关的参数对网络的服务性能的影响最为敏感。GSM网络中的无线参数是指与无线设备和无线资源有关的参 数。这些参数对网络中小区的覆盖、信令流量的分布、网络的业务性能等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合理调整无线参数是GSM网络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无线参数在网络中的服务对象,GSM无线参数一般可以分为二类,一类为工程参数,另一类为资源参数。工程参数是指与工程设计、安装和开通有关的参数,如天线增益、电缆损耗等,这些参数一般在网络设计中必须确定,在网络的运行过程中一般不易更改。资源参数是指与无线资源的配置、利用有关的参数,这类参数通常会在无线接口(Um)上传送,以保持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一致。资源参数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大多数资源参数在网络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一定的人机界面进行动态调整。本文所涉及的无线参数主要是无线资源参数(若无特别说明,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无线参数实际上是指无线资源参数)。
当营运者准备建设一个移动通信网络时,首先必须根据特定地区的地理环境、业务量预测和测试得到的无线信道的特性等参数进行系统的工程设计,包括网络拓扑设计,基站选址和频率规划等等。然而与固定系统相比,由于移动通信中用户终端是移动的,因此无论是业务量还是信令流量或其它一些网络特性参数,都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突发性和随机性。这些特性决定了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与实际情况在话务模型、信令流量等方面一般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当网络运行以后,营运者需要对网络的各种结构、配置和参数进行调整,以使网络更合理地工作。这是整个网络优化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无线参数优化调整是指对正在运行的系统,根据实际无线信道特性、话务量特性和信令流量承载情况,通过调整网络中局部或全局的无线参数来提高通信质量,改善网络平均的服务性能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的过程。实际上,无线参数调整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利用已有的无线资源,通过业务量分担的方式使全网的业务量和信令流量尽可能均匀,以达到提高网络平均服务水平的目标。
1.1 无线参数调整的类型
根据无线参数调整需解决问题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为了解决静态问题。即通过实测网络各个地区的平均话务量和信令流量,对系统设计中采用的话务模型进行修正,解决长期存在的普遍现象。另一类调整用于解决由于一些突发事件或随机事件造成在某个时间段中,局部地区发生的话务量过载、信道拥塞的现象。
对于第一类调整,营运者仅需定期地对网络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测量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全局或局部的参数和配置进行适当调整。而第二类调整则是网络操作员根据测量人员即时得到的数据,实时地调整部分无线参数。无论无线参数调整是哪种类型,对参数自身而言其意义是相同的。因此在本文的描述中从参数的意义着手,对参数的调整范围和调整结果对网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文章中没有涉及调整的实时性问题。
1.2 无线参数调整的前提
网络操作员必须首先对各个无线参数的意义、调整方式和调整的结果有深刻的了解,对网络中出现问题所涉及的无线参数类型有相当的经验。这是作有效的无线参数调整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无线参数的调整将依赖于实际网络运行过程中的大量实测数据。一般地,这些参数可以由两种手段获得,一是在网络的操作维护中心(OMC)或无线段的操作维护中心(OMC-R)上获取的统计参数,如CCCH信道的承载情况、RACH信道的承载情况以及其它信道(包括有线和无线信道)的信令承载情况等等;另一些参数,如小区覆盖情况、移动台通信质量等等,需通过实际的测量和试验获得。因此营运者欲有效地调整无线参数必须对网络的各种特性进行长期的、经常性的测量。
1.3 无线参数调整的注意事项
在GSM系统中,大量的无线参数是基于小区或局部区域设置的,而区域间的参数通常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在作参数调整时必须考虑到区域的参数调整对其它区域尤其是相邻区域的影响,否则参数的调整会发生很强的负面影响。
此外,当网络中局部区域出现问题时,首先需确定是否由于设备故障(包括连接问题)造成,只有在确定网络中的问题确实是由于业务原因引起时,才能进行无线参数的调整。本文中所建议的无线参数调整方式是基于无设备问题的前提下作出的。
1.4 本文的编排格式
本文涉及的无线参数有很多,为阅读方便,将各个无线参数进行了分类描述。分类方式如下:
• 网络识别参数(第3章)。
• 系统控制参数(第4章)。
• 小区选择参数(第5章)。
• 网络功能参数(第6章)。
1.5 其它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基于邮电部颁布的有关第二阶段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有关体制和规范,以及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制定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的有关规范(参见附录)。
由于移动通信的特殊性和各地应用状况的不同,无线参数优化难有统一的标 准,因此本文提出的各种无线参数优化观点仅供各营运部门参考。
2. 本文的研究内容
GSM系统是由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研究确定的一种标准化系统。其中的大部分参数在GSM规范中都有严格的定义。本文主要研究GSM系统中定义的各种无线参数的定义,取值范围、设置方式及其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文章中描述的无线参数多数为在无线接口(Um)上传输的参数,因为这些参数对网络性能的影响较大。对于一些GSM规范中未作严格规定或是由设备生产厂 商自行规定的无线参数,如:切换准则、切换门限等等,不属于本文的研究范围 (这些参数将在本项目后续的研究报告中,即对应于各个厂商设备的研究报告中研究)。
本文中研究的无线参数一般局限于对网络的无线性能有较大影响的部分,因此本文不包含所有的无线参数。
尽管本文力求尽可能全面地包含所有涉及网络优化的无线参数,但由于GSM规范本身的发展(由阶段1到阶段2,乃至阶段2+)及其它未知的原因,本文将无法包含涉及网络优化的所有参数。
3. 网络识别参数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对每个国家的每个GSM网络,乃至每个网络中的每一个位置区、每个基站和每个小区都进行了严格的编号,以保证全球范围内的每个小区都有唯一的号码与之对应。采用这种编号方式可以达到下列目的:
• 使移动台可以正确地识别出当前网络的身份,以便移动台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正确地选择用户(和运营者)希翼进入的网络。
• 使网络能够实时地知道移动台的确切地理位置,以便网络正常地接续以该移动台为终点的各种业务请求。
• 使移动台在通话过程中向网络报告正确的相邻小区情况,以便网络在必要的时刻采用切换的方式保持移动用户的通话过程。
网络的识别参数主要有小区全球识别(CGI)和基站识别码(BSIC)。
CGI由位置区识别(LAI)和小区识别(CI)组成,其中LAI又包含移动国家号(MCC)、移动网号(MNC)和位置区码(LAC),如图1所示。CGI的信息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信息中发送。移动台接收到系统信息后,将解出其中的CGI信 息,根据CGI指示的移动国家号(MCC)和移动网号(MNC)确定是否可以驻留于(Campon)该小区。同时判断当前的位置区是否发生了变化,以确定是否需要作位置更新过程。在位置更新过程时,移动台将LAI信息通报给网络,使网络可以确切地知道移动台当前所处的小区。



图1 小区全球识别(CGI)的组成
GSM系统中,每个基站都分配有一个本地色码,称为基站识别码(BSIC)。若在某个物理位置上,移动台能同时收到两个小区的BCCH载频,且它们的频道号相同,则移动台以BSIC来区分它们。在网络规划中,为了减小同频干扰,一般都保证相邻小区的BCCH载频使用不同的频率,而蜂窝通信系统的特点决定了BCCH载频必然存在复用的可能性。对于这些采用相同BCCH载频频率的小区应保证它们的 BSIC的不同,如图2所示。



图2 BSIC选取示意图
图中小区A、B、C、D、E和F的BCCH载频具有相同的绝对频道号,其它小区则采用不同的频道号作为BCCH载频。一般要求小区A、B、C、D、E和F采用不同的BSIC。当BSIC的资源不够时,应优先考虑它们中相近的小区采用不同的BSIC。以小区E为例,若BSIC的编号资源不够,应优先考虑小区D和E、B和E、F和E之间采用不同的BSIC,而小区A和E、C和E之间可采用相同的BSIC。
基站识别码(BSIC)由网络色码(NCC)和基站色码(BCC)组成,如图3所示。BSIC在每个小区的同步信道(SCH)上发送。其作用主要有:


图3 基站识别码(BSIC)的组成
• 移动台收到SCH后,即认为已同步于该小区。但为了正确地译出下行公共信令信道上的信息,移动台还必须知道公共信令信道所采用的训练序列码(TSC)。按照GSM规范的规定,训练序列码有八种固定的格式,分别用序号0~7表示。每个小区的公共信令信道所采用的TSC序列号由该小区的BCC决定。因此BSIC的作用之一是通知移动台本小区公共信令信道所采用的训练序列号。
• 由于BSIC参与了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译码过程,因此它可以用来避免基站将移动台发往相邻小区的RACH误译为本小区的接入信 道。
• 当移动台在连接模式下(通话过程中),它必须根据BCCH上有关邻区表的规定,对邻区BCCH载频的电平进行测量并报告给基站。同时在上行的测量报告中对每一个频率点,移动台必须给出它所测量到的该载频的BSIC。当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即某小区的邻区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区采用相同的BCCH载频时,基站可以依靠BSIC来区分这些小区,从而避免错误的切换,甚至切换失败。
• 移动台在连接模式下(通话过程中)必须测量邻区的信号,并将测量结果报告给网络。由于移动台每次发送的测量报告中只能包含六个邻区的内容,因此必须控制移动台仅报告与当前小区确实有切换关系的小区情况。BSIC中的高三位(即NCC)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网络运营者可以通过广播参数“允许的NCC”控制移动台只报告NCC在允许范围内的邻区情况。
本章后续的章节中将分别讨论CGI和BSIC中包含的各个信息单元。

3.1 移动国家号(MCC)
3.1.1 定义
移动国家号(MCC)由三位十进制数组成,它表明移动用户(或系统)归属的国家。
3.1.2 格式
移动国家号(MCC)由三个十进制数组成,编码范围为十进制的000~999。
3.1.3 传送
移动国家号用于国际移动用户识别(IMSI)中和位置区识别(LAI)中。
• 位置区识别(LAI)。位置区识别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周期发送,其中的移动国家号(MCC)表示GSMPLMN所属的国家。移动台将接收到的该信息作为网络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
• 移动台的IMSI。移动台的IMSI中同样包含了移动国家号(MCC),它表示该移动用户所居住的国家。当移动台在网络上登录或申请某种业务时,移动台必须将IMSI报告给网络(在不能使用TMSI的情况下)。网络则根据IMSI中的移动国家号(MCC)来判断该用户是否为国际漫游用户。
3.1.4 设置及影响
作为全球唯一的国家识别标准,MCC的资源由国际电联(ITU)统一分配和管理。ITU建议书E.212(兰皮书)规定了各国的MCC号码。中国的移动国家号为460(十进制)。
由于MCC的特殊意义,因此它在网络中一旦设定之后是不允许更改的。
3.1.5 注意事项
无。

3.2 移动网号(MNC)
3.2.1 定义
移动网号(MNC)是一组十进制码,用以唯一地表示某个国家(由MCC确定)内的某一个特定的GSMPLMN网。
3.2.2 格式
移动网号(MNC)由二个十进制数组成,编码范围为十进制的00~99。
3.2.3 传送
移动网号用于国际移动用户识别(IMSI)和位置区识别(LAI)之中。
• 位置区识别(LAI)。位置区识别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周期发送,其中的移动网号(MNC)表示GSMPLMN的网络号。移动台将接收到的该信息作为网络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
• 移动台的IMSI。移动台的IMSI中同样包含了移动网号(MNC),它表示该移动用户所属的GSMPLMN网。当移动台在网络上登录或申请某种业务时,移动台必须将IMSI报告给网络(在不能使用TMSI的情况下)。网络则根据IMSI中的移动网号(MNC)来判断该用户是否为漫游用户,并将MNC作为寻址用户HLR的重要参数之一。
3.2.4 设置及影响
若一个国家中有多于一个的GSM公用陆地移动网(PLMN),则每个网必须具有不同的MNC。MNC一般由国家的有关电信管理部门统一分配,同一个营运者可以拥有一个或多个MNC(视业务提供的规模而定),但不同的营运者不可以分享相同的MNC。目前中国有两个GSM网络,分别由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企业营运,他们的MNC分别是00和01。
由于MNC的特殊意义,因此它在网络中一旦设定是不允许更改的。
3.2.5 注意事项
无。

3.3 位置区码(LAC)
3.3.1 定义
为了确定移动台的位置,每个GSMPLMN的覆盖区都被划分成许多位置区。位置区码(LAC)则用于标识不同的位置区。
3.3.2 格式
位置区码(LAC)包含于LAI中,由两个字节组成,采用16进制编码。可用范围为0001~FFFEH,码组0000H和FFFFH不可以使用(参见GSM规范03.03、04.08和11.11)。一个位置区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小区。
3.3.3 传送
LAC在每个小区广播信道上的系统消息中发送。移动台在开机、插入SIM卡或发现当前小区的LAC与其原来储存的内容不同时,通过IMSI结合(IMSIAttach)或位置更新过程向网络通告其当前所在的位置区。网络储存每个移动台的位置区,并作为将来寻呼该移动台的位置信息。
3.3.4 设置及影响
LAC的编码方式每个国家都有相应的规定,中国电信对其拥有的GSM网上LAC的编码方式也有明确的规定(参见邮电部有关GSM的体制规范)。一般在建网初期都已确定了LAC的分配和编码,在运行过程中较少改动。
位置区(LAC)的大小(即一个位置区码(LAC)所覆盖的范围大小)在系统中是一个相当关键的因素。如果LAC覆盖范围过小,则移动台发生的位置更新过程将增多,从而增加了系统中的信令流量。反之,若位置区覆盖范围过大,则网络寻呼移动台时,同一寻呼消息会在许多小区中发送,这样会导致PCH信道的负荷过 重,同时也增加了Abis接口上的信令流量。由于移动通信中流动性和突发性都相当强,位置区大小的调整没有统一的标准。运行部门可以根据现在运行的网络,长期统计各个地区的PCH负荷情况和信令链路负荷情况确定是否调整位置区的大小。若前者现象严重可适当将位置区调小,反之可适当调大位置区。一般地,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使位置区尽可能大。
3.3.5 注意事项
位置区码的设置必须严格按照中国电信的有关规定实行,切忌在网络中(全国范围)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位置区采用相同的位置区码。

3.4 小区识别(CI)
3.4.1 定义
为了唯一地表示GSMPLMN中的每个小区,网络运营者需分配给网络中所有的小区一个代码,即:小区识别(CI)。小区识别(CI)与位置区识别(LAI)码结合,用于识别网络中的每个BTS及其覆盖的小区(参见GSM规范03.03)。
3.4.2 格式
小区识别CI由16比特组成,编码容量为65536。
3.4.3 传送
小区识别CI作为小区全球识别(CGI)的一部分,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发送。
3.4.4 设置及影响
对于小区识别CI的分配,一般没有特殊的限制条件,可以在0~65535(十进制)之间任意取值。但必须保证在同一个位置区中不可以有两个小区有相同的小区识别码。
通常在网络的系统设计中已经确定。除特殊情况外(如系统中增加基站等),系统运行过程中不应该改变小区的CI值。
3.4.5 注意事项
CI取值应注意在同一个位置区不允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区使用相同的CI。

3.5 网络色码(NCC)
3.5.1 定义
网络色码(NCC)是基站识别码(BSIC)的一部分,用于让移动台区别相邻 的、属于不同GSMPLMN的基站。
3.5.2 格式
NCC由3比特组成,编码容量为8。
3.5.3 传送
NCC与BCC共同组成基站识别码(BSIC),在每个小区的同步信道(SCH)上传送。
3.5.4 设置及影响
在许多情况下,不同的GSMPLMN采用了相同的频率资源,而它们的网络规划却又有一定的独立性。为了保证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使具有相同频点的相邻基站有不同的BSIC,一般规定相邻GSMPLMN选择不同的NCC。
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严格地说,中国电信提供的GSM网络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GSM网络,尽管中国电信下属有众多的当地移动局,但他们属于同一个运营者--中国电信。然而,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统一管理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整个GSM网络按地区划归各省、市的移动局(或相当的机构)管理。而各地的移动局在进行网络规划时是相对独立的。为了保证各省市边界地区使用相同BCCH频率的基站具有不同的基站识别码(BSIC),中国各省市的NCC应由中国电信统一协调。
3.5.5 注意事项
必须保证使用相同BCCH载频的相邻或相近小区具有不同的BSIC,否则有可能会出现死锁现象。因此必须格外注意各省、市交界处小区的配置情况。

3.6 基站色码(BCC)
3.6.1 定义
基站色码(BCC)是基站识别码(BSIC)的一部分,其作用参见第3章开始的先容。
3.6.2 格式
BCC由3比特组成,编码容量为8。
3.6.3 传送
BCC与NCC共同组成基站识别码(BSIC),在每个小区的同步信道(SCH)上传送。
3.6.4 设置及影响
基站色码(BCC)是BSIC的组成部分,它用于在同一个GSMPLMN中识别BCCH载频号相同的不同基站。其取值应尽可能满足第3章有关BSIC的要求。另外按照GSM规范的要求,小区中广播信道(BCCH)载频的训练序列号应与该小区的基站色码(BCC)相同。通常生产厂商应保证该一致性。
3.6.5 注意事项
必须保证使用相同BCCH载频的相邻或相近小区具有不同的BSIC,尤其当某小区的邻区集合中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小区采用相同的BCCH载频时,必须保证这两个小区有不同的BSIC,否则可能造成越区切换失败。
4. 系统控制参数
GSM系统中有大量参数涉及系统的配置(如:公共扩展信道配置、寻呼信道复帧数、无线链路超时等等),这些参数一般在Um接口上由基站传送给移动台,其目的是让移动台与基站保持良好的配合。另一方面,这些参数的取值直接影响到系统各部分的业务承载量和信令流量。因此合理地设置这些参数对系统良好稳定的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章将对下列系统控制参数的定义、取值范围及对系统的影响进行详细的描述。
• IMSI结合和分离允许
• 公共控制信道配置
• 接入准许保留块数
• 寻呼信道复帧数
• 周期位置更新定时器
• 小区信道描述
• 无线链路超时
• 邻小区描述
• 允许的网络色码
• 最大重发次数
• 发送分布时隙数
• 小区接入禁止
• 接入等级控制
• 等待指示
• 多频段指示

4.1 IMSI结合和分离允许(Attach-Detachallowed,ATT)
4.1.1 定义
IMSI分离过程是指移动台向网络通告它正从工作状态进入非工作状态(通常指关机过程),或SIM卡已从移动台中取出的过程。网络在收到移动台的通告后将指示该IMSI用户处于非工作状态,因此以该用户作为被叫的接续请求将被拒绝。与分离过程相应的是IMSI结合过程,它是指移动台向网络通告它已进入工作状态(通常指开机过程),或SIM卡再次被插入移动台。移动台重新进入工作状态后将检测当前所在位置区(LAI)是否和最后记录在移动台中的LAI相同,若相同则移动台启动IMSI结合过程,否则移动台启动位置更新过程(代替IMSI结合过程)。网络接收到位置更新或IMSI结合过程后,将指示该IMSI用户正处于工作状态。
参数ATT用于通知移动台,在本小区内是否允许进行IMSI结合和分离过程。
4.1.2 格式
ATT由1比特表示。0表示不允许移动台启动IMSI结合和分离过程;1则表示移动台必须启用结合和分离过程。
4.1.3 传送
ATT包含于信息单元“控制信道描述”中,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3上传送。
4.1.4 设置及影响
ATT标志通常应设置为1,以便在移动台关机后网络不再处理以该用户为被叫的接续过程,这样不仅节约了网络各个实体的处理时间,还可以节约网络的许多资源(如寻呼信道等)。
4.1.5 注意事项
ATT的设置必须注意:在同一位置区的不同小区其ATT设置必须相同。因为,移动台在ATT为1的小区中关机时启动IMSI分离过程,网络将记录该用户处于非工作状态并拒绝所有以该用户为被叫的接续请求。若移动台再次开机时处于它关机时的同一位置区(因此不启动位置更新过程)但不同的小区,而该小区ATT设置为 0,因此移动台也不启动IMSI结合过程。在这种情况下,该用户将无法正常成为被叫直到它启动位置更新过程。

4.2 公共控制信道配置(CCCH-CONF)
4.2.1 定义
在GSM系统中公共控制信道主要包含准许接入信道(AGCH)和寻呼信道 (PCH),它的主要作用是发送准许接入(即马上指配)消息和寻呼消息。在每个小区中所有业务信道共用CCCH信道。根据小区中业务信道的配置情况和小区的话务模型,CCCH信道可以由一个物理信道承担,也可以由多个物理信道共同承担,且CCCH可以与SDCCH信道共用一个物理信道。小区中的公共控制信道采用何种组合方式,由公共控制信道配置参数(CCCH_CONF)决定。
4.2.2 格式
参数CCCH_CONF由3比特组成,其编码方式由表1确定。
CCCH_CONF编码 意义 一个BCCH复帧中CCCH消息块数
000 CCCH使用一个基本的物理信道,不与SDCCH共用 9
001 CCCH使用一个基本的物理信道,与SDCCH共用 3
010 CCCH使用二个基本的物理信道,不与SDCCH共用 18
100 CCCH使用三个基本的物理信道,不与SDCCH共用 27
110 CCCH使用四个基本的物理信道,不与SDCCH共用 36
其它 保留不用 -
表1 公共控制信道配置编码表
4.2.3 传送
CCCH_CONF包含于信息单元“控制信道描述”中,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传送。
4.2.4 设置及影响
在上述表格中,当CCCH信道使用一个物理信道且与SDCCH共用时,CCCH的信道容量最小;当CCCH使用一个物理信道且不与SDCCH共用时,其次;其它情况时,CCCH使用的物理信道数越多,其容量越大。
CCCH_CONF的配置是由营运部门根据小区的话务模型决定的,通常在系统设计阶段就已经确定。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话务模型目前仍然是一个正在研究的学术问题,这种模型与小区的位置、地理环境等有密切的关系。根据一般的经验,对于小区中的TRX数为1个或2个的情况,建议公共控制信道的配置采用一个基本物理信道且与SDCCH共用;小区中的TRX数为3个或4个的情况,建议公共控制信道的配置采用一个基本物理信道且不与SDCCH共用。对于小区中的TRX数超过4个的情 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4.2.5 注意事项
必须注意:小区中CCCH_CONF的设置必须与小区公共控制信道的实际配置情况一致,即首先确定小区的公共控制信道的配置,而后确定CCCH_CONF的数值。

4.3 接入准许保留块数(BS_AG_BLKS_RES)
4.3.1 定义
在表1中显示了在各种不同的公共控制信道配置情况下,每个BCCH复帧(含51个帧)中包含的CCCH信道消息块数。由于CCCH信道既有准许接入信道又有寻呼信道,因此网络中必须设定在CCCH信道消息块数中有多少块数是保留给准许接入信道专用的。为了让移动台知道这种配置信息,每个小区的系统消息中含有一配置参数,即接入准许保留块数(BS_AG_BLKS_RES)。
4.3.2 格式
BS_AG_BLKS_RES由3比特组成,其编码方式如表2。
CCCH_CONF BS_AG_BLKS_RES编码 每个BCCH复帧中保留给AGCH信道的块数
000 0
001 001 1
010 2
其它 -
000 0
001 1
010 2
其它 011 3
100 4
101 5
110 6
111 7
表2 参数BS_AG_BLKS_RES编码
4.3.3 传送
CCCH_CONF包含于信息单元“控制信道描述”中,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传送。
4.3.4 设置及影响
在CCCH_CONF确定以后,参数BS_AG_BLKS_RES实际上是分配AGCH和PCH在CCCH上占用的比例。网络操作员可以通过调整该参数来平衡AGCH和PCH的承载情况。在调整时可以参考下列原则:
• BS_AG_BLKS_RES的取值原则是:在保证AGCH信道不过载的情况 下,应近可能减小该参数以缩短移动台响应寻呼的时间,提高系统的服务性能。
• BS_AG_BLKS_RES的一般取值建议为1(CCCH_CONF为001时)、2或3(CCCH_CONF为其它值)。
• 在运行网络中,统计AGCH的过载情况适当调整BS_AG_BLKS_RES。
4.3.5 注意事项
无。

4.4 寻呼信道复帧数(BS-PA-MFRMS)
4.4.1 定义
根据GSM规范,每个移动用户(即对应每个IMSI)都属于一个寻呼组(有关寻呼组的计算参见GSM规范05.02)。在每个小区中每个寻呼组都对应于一个寻呼子信道,移动台根据自身的IMSI计算出它所属的寻呼组,进而计算出属于该寻呼组的寻呼子信道位置,在实际网络中,移动台只“收听”它所属的寻呼子信道而忽略其它寻呼子信道的内容,甚至在其它寻呼子信道期间关闭移动台中某些硬件设备的电源以节约移动台的功率开销(即DRX的来源)。寻呼信道复帧数(BS_PA_MFRMS)是指以多少复帧数作为寻呼子信道的一个循环。实际上该参数确定了将一个小区中的寻呼信道分配成多少寻呼子信道。
4.4.2 格式
BS_PA_MFRMS由3比特组成,其编码定义如表3。
BS_PA_MFRS编码 同一寻呼组在寻呼信道上循环的复帧数
000 2
001 3
010 4
011 5
100 6
101 7
110 8
111 9
表3 参数BS_PA_MFRMS的编码
4.4.3 传送
BS_PA_MFRMS包含于信息单元“控制信道描述”中,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传送。
4.4.4 设置及影响
根据CCCH、BS_AG_BLKS_RES和BS_PA_MFRMS的定义,可以计算出每个小区寻呼子信道的个数:
• 当CCCH_CONF=001时:(3-BS_AG_BLKS_RES)×BS_PA_MFRMS。
• 当CCCH_CONF≠001时:(9-BS_AG_BLKS_RES)×BS_PA_MFRMS。
由上述分析可知,当参数BS_PA_MFRMS越大,小区的寻呼子信道数也越多,相应属于每个寻呼子信道的用户数越少(参见GSM规范05.02寻呼组计算方式),因此寻呼信道的承载能力加强(注意:理论上寻呼信道的容量并没有增加,只是在每个BTS中缓冲寻呼消息的缓冲器被增大,使寻呼消息发送密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更均匀)。但是,上述优点的获得是以牺牲寻呼消息在无线信道上的平均时延为代价的,即BS_PA_MFRMS越大使寻呼消息在空间段的时间延迟增大,系统的平均服务性能降低。可见,BS_PA_MFRMS是网络优化的一个重要参数。
网络操作员在设置BS_PA_MFRMS时建议参考下列原则:
• BS_PA_MFRMS的选择以保证寻呼信道不发生过载为原则,在此前提下应使该参数尽可能小。
• 一般建议:对寻呼信道负载很大的地区(通常指话务量很大的区域),BS_PA_MFRMS设置为110或111(即以8个或9个复帧作为寻呼组的循环);对寻呼信道负载一般的地区(通常指话务量适中的区域),BS_PA_MFRMS设置为100或101(即以6个或7个复帧作为寻呼组的循环);对寻呼信道负载较小的地区(通常指话务量较小的区域), BS_PA_MFRMS设置为010或011(即以4个或5个复帧作为寻呼组的循环)。
• 在运行的网络中应定期测量寻呼信道的过载情况,并以此为根据适当调整BS_PA_MFRMS的数值。
4.4.5 注意事项
由于同一个位置区(相同LAC)中任何一个寻呼消息必须同时在该位置区内的所有小区中发送,因此同一位置区中每个小区的寻呼信道容量应尽可能相同或接近(指最终计算出每个小区的寻呼子信道数)。

4.5 周期位置更新定时器(T3212)
4.5.1 定义
GSM系统中发生位置更新的原因主要有两类,一种是移动台发现其所在的位置区发生变化(LAC不同);另一种是网络规定移动台周期地进行位置更新。周期位置更新的频度是由网络控制的,周期长度由参数T3212确定。
4.5.2 格式
T3212由8比特组成,以二进制编码的方式编码。编码格式示于表4。
T3212编码
(二进制) T3212编码
(十进制) T3212表示的时间
(分) T3212表示的时间
(时、分)
00000000 0 无穷大 无穷大
00000001 1 6 6
00000010 2 12 12
00000011 3 18 18
…… …… ……
11111101 253 1518 25小时18分
11111110 254 1524 25小时24分
11111111 255 1530 25小时30分
表4 定时器T3212编码格式
其中1表示6分钟、2表示12分钟,以此类推,255表示25小时又30分钟。编码0表示本小区无需周期的位置更新。
4.5.3 传送
T3212包含于信息单元“控制信道描述”中,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传送。
4.5.4 设置及影响
周期位置更新是网络与移动用户保持紧密联系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周期时间越短,网络的总体服务性能越好。但频繁的周期更新有两个负作用:一是网络的信令流量增加,对无线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在严重时会直接影响系统中各个实体的处理能力(包括MSC、BSC和BTS);另一方面则使移动台的功耗增大,使系统中移动台的平均待机时间缩短。因此T3212的设置需权衡网络各方面的资源利用情况而定。
T3212可以由网络操作员设置,参数的具体取值取决于系统中各部分的流量和处理能力。一般建议在业务量和信令流量较大的地区,选择较大的T3212(如16小时、20小时,甚至25小时等),而对业务量较小、信令流量较低的地区,可以设置T3212较小(如3小时、6小时等)。对于业务量严重超过系统容量的地区,建议设置T3212为0。为适当地设置T3212数值,在运行的网络上应对系统中各个实体的处理能力和流量作全面的、长期的测量(如MSC、BSC的处理能力,A接口、Abis接口、Um接口以及HLR、VLR等)。上述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过载时,都可以考虑增大T3212的值。
4.5.5 注意事项
T3212不宜取得太小,因为它不仅使网络各个接口上的信令流量增加并且使移动台(特别是手提电话)的耗电量急剧上升。小于30分钟的T3212(除0以外)可能对网络产生灾难性的影响。

4.6 小区信道描述(CellChannelDescription)
4.6.1 定义
小区信道描述用于让移动台知道本小区使用的射频信道绝对频道号(Cell Allocation)。
4.6.2 格式
GSM规范中小区信道描述有多种格式,适用于不同的系统。通常,选择何种格式可由生产厂商根据运行部门的应用情况设定。
4.6.3 传送
小区信道描述在每个小区广播信道上的系统消息中发送。
4.6.4 设置及影响
移动站将储存小区信道描述中给出的频道表。移动台用该表格作参考计算移动分配信息(用于跳频),由于移动台用于储存载频表的区域只能储存64个频道号,因此小区信道描述中设置的频道数应不多于64个(实际应用中一个小区的频道数一般不会超过64个)。
小区信道描述是根据网络的频率分配决定的,新建的小区或载频改变的小区需根据当前小区中使用的频道号重新设置,在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无需调整。
4.6.5 注意事项
小区信道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跳频,因此当网络中采用跳频功能时,必须格外注意小区信道描述的内容是否与小区的实际配置一致。

4.7 无线链路超时(Radio-Link-Timeout)
4.7.1 定义
当移动台在通信过程中话音(或数据)质量恶化到不可接受,且无法通过射频功率控制或切换来改善时(即所谓的无线链路故障),移动台或者启动呼叫重建,或者强行拆链。由于强行拆链实际上引入一次“掉话”的过程,因此必须保证只有在通信质量确实已无法接受(通常的用户已不得不挂机)时,移动台才认为无线链路故障。为此GSM规范规定,移动台中需有一计数器S,该计数器在通话开始时被赋予一个初值,即参数--“无线链路超时”的值。若每次移动台在应该收到 SACCH的时刻无法译出一个正确的SACCH消息时,S减1。反之,移动台每接收到一正确的SACCH消息时,S加2,但S不可以超过参数无线链路超时的值。当S计到0时,移动台报告无线链路故障。
4.7.2 格式
无线链路超时由4比特编码组成,编码的定义如表5。
无线链路超时编码 对应的数值(S)
0000 4
0001 8
0010 12
0011 16
0100 20
0101 24
0110 28
0111 32
1000 36
1001 40
1010 44
1011 48
1100 52
1101 56
1110 60
1111 64
表5 无线链路超时参数编码定义
4.7.3 传送
无线链路超时参数由基站在系统消息中发送给移动台。
4.7.4 设置及影响
参数“无线链路超时”的大小会影响网络的断话率和无线资源的利用率。如图4所示。




图4 无线链路超时参数应用示意图
若小区A和B是两个相邻的小区,假设一移动台在通话过程中由P点移动至Q 点。通常将发生一次越区切换。如果无线链路参数设置过小,则因为在A、B小区交界处信号质量较差,很容易在启动越区切换前引起无线链路故障而造成断话。反 之,若该参数设置过大,则当移动台停留在P点附近通话时,尽管话音质量已无法接受,网络却需很长时间(等到无线链路超时)才能释放相关的资源,从而使资源的利用率变低。因此网络操作员设置适当的数值至关重要。该参数的设置与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密切相关,一般可以参考下列规则:
• 在业务量稀少地区(一般指边远地区),该参数建议设置在52~64之间。
• 在业务量较小,覆盖半径较大(一般指郊区或农村地区),该参数建议设置在36~48之间。
• 在业务量较大的地区(一般指城市),该参数建议设置在20~32之 间。
• 在业务量很大的地区(通常由微小区覆盖),该参数建议设置在4~ 16之间。
• 对于存在明显盲点的小区,或发现在移动过程中断话现象严重的地区建议将此参数适当增大。
4.7.5 注意事项
在基站一侧,同样有无线链路故障的监测,但其监测方式可以是基于上行的 SACCH错误情况,也可以基于上行的接收电平和接收信号质量。按GSM规范,基站一侧无线链路故障监测方式由营运者决定,因此与营运者购置的系统相关。必须注意:上、下行的监测标准应在同一个水平上。

4.8 邻小区描述(NeighbourCellsDescription)
4.8.1 定义
根据GSM规范,移动台必须始终测量本小区和邻小区的BCCH载频的电平。为了使移动台知道与当前小区相邻有哪些小区,在每个小区的系统消息中都会周期广播邻小区描述信息,该信息中列出了与当前小区相邻的小区BCCH载频的绝对频道号。移动台必须从系统消息中提取该信息作为测量邻区信号的依据。
4.8.2 格式
邻小区描述有多种格式可以表示,一般由生产厂商确定。网络操作员只需输入邻区的BCCH载频号及其相应的BSIC即可。
4.8.3 传送
邻小区描述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传送。
4.8.4 设置及影响
GSM网络中,小区间的相邻关系在网络拓扑设计时已经确定,在建网的过程中必须按照拓扑设计来设置每个小区的邻区描述信息。另外,当网络发生改变时,如增加了基站或改变了网络的频率配置,网络操作员必须严格地按照改变后的小区相邻关系重新设置邻区描述信息。邻区描述实际上确定了移动台发生越区切换时,可能的目标小区。邻区描述设置不当,往往是发生掉话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由于实际的网络拓扑结构与理论计算经常存在较大的不同,网络操作员必须根据实际的邻区关系对邻小区描述信息进行修改。如图5所示,



图5 邻区分配示意图
图中a)是理论计算的邻区关系图,可见小区A和C不属于邻区。假设一移动台在通话过程中由点P按所示路径移动至点Q,则移动台需经过两次越区切换,同时由于该路径上D小区的信号较差因而较易掉话。实际上小区A、B、C和D的实际覆盖通常如图中b)所示的情况,因此若在小区A和C中的邻区描述中相应加入小区C和A的 BCCH载频号,则当移动台由P点移动至Q点时一般不容易引起掉话。
与小区覆盖有关的另一个范例示于图6。



图6 跨区覆盖示意图
图中小区A的功率输出出现了部分的泄漏,覆盖了远离该区域的部分(图中阴影区,即所谓的跨区覆盖现象。若移动台在阴影区中通话,且从该区域向基站B或基站C的方向移动,由于在小区A的邻区描述中没有小区B和小区C的频道号码因此必然引起掉话。跨区覆盖现象通常是由于基站A的天线位置过高,功率偏大所致,对于GSM建网初期建造的BTS通常有此类问题,因为在建网初期的主要矛盾是覆盖范围问题。对于跨区覆盖现象最佳的解决方案是调整基站A的发射天线位置和倾 角,同时适当地调整基站A的输出功率以消除基站A对阴影区的覆盖。但是在实际工程中基站的天线位置通常不易改变甚至根本无法改变。一个更为简单易行的办法是在小区A的邻区描述中加入小区B和C的BCCH载频号码(小区B和C的邻区描述中无需加入小区A的BCCH载频号)。注意:这一方式的应用需保证在小区A的所有邻区中没有与小区B和C使用相同频率和BSIC的小区存在,并且在通常情况下不建议采用此方式。
上述的范例表明,每个小区的邻区描述应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设置,并在实际测量的结果下调整。
4.8.5 注意事项
无。

4.9 允许的网络色码(NCCPermitted)
4.9.1 定义
在连接模式下(通话过程中),移动台需向基站报告它测量得到的邻小区的信号情况,但每次的报告中最多只能容纳6个邻小区,因此应尽可能使移动台只报告有可能成为切换目标小区的情况,而非毫无选择地、仅按信号电平大小来报告(通常应使移动台不报告其它GSMPLMN的小区)。上述功能可以通过限制移动台仅测量网络色码为某些固定值的小区来实现。参数允许的网络色码(NCCPermitted)列出了移动台需测量的小区的NCC码的集合。
由于每个小区的SCH信道上不断传送BSIC,而BSIC的高3比特正是网络色码 NCC,因此移动台只需将测量得到的邻区的NCC与NCCPermitted比较。若在该集合中,就报告给基站,否则将测量的结果丢弃。
4.9.2 格式
参数“允许的网络色码”由一个字节(8比特)组成,字节中最高位定义为比特7,最低位定义为比特0。每个比特对应于一个NCC代码(0~7)(参见GSM规范03.03和04.08)。若比特N为0(0N7)则移动台不应测量NCC为N的小区电平(无论该小区的频道号是否列于邻小区的信道描述消息中),也即,移动台仅测量网络色码与参数“允许的网络色码”中设置为1的比特号相对应的小区的信号质量和电平(所测量的小区必须是当前服务小区或BCCH频率表中规定的邻区)。
4.9.3 传送
参数“允许的网络色码”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周期传送。
4.9.4 设置及影响
在我国,一般每个地区分配有一个(或数个)网络色码,在该地区的所有小区中的参数“允许的网络色码”中必须包含本地区的网络色码,否则会引起大量的越区掉话和小区重选失败。此外,为了保证地区间的正常漫游,在每个地区的边缘小区中应包含邻近区域的NCC码。
4.9.5 注意事项
该参数的设置不当可能是引起掉话的主要原因之一。

4.10 最大重发次数(MAXretrans)
4.10.1 定义
移动站在启动马上指配过程时(如移动台需位置更新、启动呼叫或响应寻呼时)将在RACH信道上向网络发送“信道请求”消息。由于RACH是一个ALOH信道,为了提高移动台接入的成功率,网络允许移动台在收到马上指配消息前发送多个信道请求消息。最多允许重发的次数M(MAXretrans)则由网络确定,
4.10.2 格式
M在系统消息中由2比特组成,其意义如下(参见GSM规范04.08表10.48):
M 最大重发次数
00 1次
01 2次
10 4次
11 7次
表6 最大重发次数M的编码形式
4.10.3 传送
最大重发次数包含于信息单元“RACH控制参数”中,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周期发送。
4.10.4 设置及影响
网络中每个小区的最大重发次数是可以由网络操作员设置的。一般地,M越 大,试呼的成功率越高,接通率也越高,但同时RACH信道、CCH信道和SDCCH信道的负荷也随之增大。在业务量较大的小区,若最大重发次数过大,容易引起无线信道的过载和拥塞,从而使接通率和无线资源利用率降低。相反,若最大重发次数过小,会使移动台的试呼成功率降低而影响网络的接通率。因此合理地设置每个小区的最大重发次数是充分发挥网络无线资源和提高接通率的重要手段。最大重发次数M的设置通常可以参考下列方法:
• 对于小区半径在3公里以上,业务量较小地区(一般指郊区或农村地区),M可以设置为11(即最大重发次数为7)以提高移动台接入的成功率。
• 对于小区半径小于3公里,业务量一般的地区(指城市的非繁忙地区),M可以设置为10(即最大重发次数为4)。
• 对于微蜂窝,建议M设置为01(即最大重发次数为2)。
• 对于业务量很大的微蜂窝区和出现明显拥塞的小区,建议M设置为00(即最大重发次数为1)。
4.10.5 注意事项
无。

4.11 发送分布时隙数(Tx_integer)
4.11.1 定义
由于GSM系统中RACH信道是一种ALOH信道,为了减少移动台接入时RACH信道上的冲突次数,提高RACH信道的效率,GSM规范(04.08第3.3.1.2节)中规定了移动台必须采用的接入算法。该算法中应用了三个参数,即:发送分布时隙数T、最大重发次数M和与参数T及信道组合有关的参数S。
其中参数M在本文的其它章节中已有描述(参见第4.10节)。参数T确定移动台连续发送多个信道请求消息时,每次发送之间间隔的时隙数,参数S是接入算法中的一个中间变量,由参数T和CCCH_CONF确定。
4.11.2 格式
Tx_integer由4比特组成,定义参见表7。参数S取值方式由表8确定。
T的编码 对应时隙数
0000 3
0001 4
0010 5
0011 6
0100 7
0101 8
0110 9
0111 10
1000 11
1001 12
1010 14
1011 16
1100 20
1101 25
1110 32
1111 50
表7 发送分布时隙数T的编码方式

CCH信道组合方式
T CCCH不与SDCCH共用 CCH与SDCCH共用
3,8,14,50 55 41
4,9,16, 76 52
5,10,20, 109 58
6,11,25, 163 86
7,12,32, 217 115
表8 参数S的取值
4.11.3 传送
Tx_integer包含于信息单元“RACH控制参数”之中,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周期发送。
4.11.4 设置及影响
当移动台接入网络时需启动一次马上指配过程,该过程的开始,移动台将在 RACH信道上发送(M+1)个信道请求消息。为了减少RACH信道上的冲突次数,移动台发送信道请求消息的时间必须遵循下列规则:
• 移动台启动马上指配过程开始到第一个信道请求消息发送之间的时隙数(不包括发送消息的时隙)是一个随机数。这个随机数是属于集合 {0,1,……,MAX(T,8)-1}中的一个元素。移动台每次启动马上指配过程时,按均匀分布概率从上述集合中取数。
• 任意两次相邻的信道请求消息之间间隔的时隙数(不包括消息发送的时隙)由移动台以均匀分布概率方式从集合{S,S+1,……, S+T-1}中取出。
由上述分析可知,参数T越大,移动台发送信道请求消息之间的间隔的变化范围越大,RACH冲突的次数相应减少。参数S越大,移动台发送信道请求消息之间的间隔越大,RACH信道上的冲突减少,同时AGCH信道和SDCCH信道的利用率提高(网络每收到一次信道请求,只要有空闲信道都会分配一个信令信道而不论信道请求消息是否由同一个移动台发出)。然而,参数T和S的增大却会延长移动台的接入时间,从而导致整个网络的接入性能下降,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T和S。
参数S实际上是由移动台根据参数T和CCH信道的组合情况自行计算得到,而参数T则在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周期发送。网络操作员可以根据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设置适当的T值以使网络的接入性能最佳。T值的选择一般可参考下列原则:
• 在一般情况下,应取参数T使参数S尽可能小(以减小移动台接入时间),但必须保证AGCH信道和SDCCH信道不出现过载。操作过程中,对业务量不明的小区可以任意取一个T值使参数S最小,若小区的AGCH或SDCCH信道出现过载则改变T使S增大一次(参照表8)直到小区不再出现AGCH或SDCCH信道过载情况。
• 根据上述原则,可以确定T值的取值范围(对应参数S的每个取值参数T可以取数个),当小区RACH冲突数较大时,应取较大的T值(在上述范围内);在RACH冲突数较少(定量分析需在实验以后进行)的情况下,应使T值尽可能小。
4.11.5 注意事项
RACH信道上的冲突次数是一个相当关键的性能参数。

4.12 小区接入禁止(CELL_BAR_ACCESS)
4.12.1 定义
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有一比特信息指示该小区是否允许移动台接入,即小区接入禁止(CELL_BAR_ACCESS)。
4.12.2 格式
小区接入禁止由1比特表示。0表示允许移动台在本区接入,1则表示不允许移动台接入本小区(实际上是否允许移动台接入本小区是由参数“小区接入禁止”和“小区禁止限制”同时决定的,参见第5.6节)。
4.12.3 传送
CELL_BAR_ACCESS包含于信息单元“RACH控制参数”之中,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周期发送。
4.12.4 设置及影响
小区接入禁止比特是网络操作员可以设置的参数。通常所有的小区均允许移动台接入,因此该比特置为0。但在特殊情况下,营运者可能希翼某个小区只能用于切换业务,这种要求可以通过设置该比特为1来实现(CBQ需为0,参见第5.6节)。如图7所示。




图7 小区接入禁止示意图
假设图中区域A(图中的阴影部分)为繁忙区(大城市商业区等),为了在有限的频率资源下提高该区域的接入性能通常采用微蜂窝的覆盖方式。同时为了使移动台在高速移动时减少越区切换的次数,通常采用双层网的概念,即建立基站A(容量可以较小)覆盖整个区域A。一般情况下,移动台均工作于微蜂窝中(可以设置小区的优先级和适当的重选参数来达到此目的),当移动台在通话过程中高速移动时,网络将强制移动台切换至基站A。若通话完毕时移动台恰好停留在基站A附近且处于微蜂窝小区的边缘,由于基站A的信号质量将远远优于微蜂窝基站的信号(如图所示),根据GSM规范的规定,移动台不会启动小区重选过程,因此移动台将无法返回微蜂窝小区中。由于基站A的容量一般都较小,上述情况的发生会导致基站A的拥塞。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将基站A的小区接入禁止位设置为1,即禁止移动台直接接入基站A,只允许切换业务进入基站A的覆盖区。
4.12.5 注意事项
小区接入禁止仅用于一些特殊的场合,一般的小区该参数应该设置为0。

4.13 接入等级控制(AC)
4.13.1 定义
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营运者希翼在某些特殊区域中禁止全部或部分移动台发出接入请求或寻呼响应请求。例如,在某些地区出现紧急状态或某个GSM公用陆地移动网发生严重故障等等。因此,GSM规范(02.11)规定一般给每一个GSM用户(一般用户)分配一个接入等级。接入等级分为等级0至等级9等十种,它们储存于移动用户的SIM卡中。对于一些特殊用户GSM规范保留有5个特殊的接入等级,即等级11至等级15。这些等级通常具有较高的接入优先级。特殊用户同时可以拥有一个或多个接入等级(11~15之间),它们的接入等级同样储存于用户的SIM卡中。接入等级的分配如下:
等级 0~9 :普通用户;
等级 11 :用于PLMN的管理等;
等级 12 :安全部门应用;
等级 13 :公用事业部门(如:水、煤气等);
等级 14 :紧急业务;
等级 15 :PLMN职员。
接入等级为0~9的用户,其接入权力同时适用于归属的PLMN和拜访的PLMN;接入等级为11和15的用户,其接入权力仅适用于归属的PLMN;接入等级为12、 13、14的用户,其接入权力适用于归属PLMN所属的国家区域内。
接入等级为11~15的用户比接入等级为0~9的用户具有较高的接入优先级,但在接入等级0~9之间以及在接入等级11~15之间,接入等级数值的大小并不表示接入优先级的高低。
4.13.2 格式
接入等级控制参数由16比特组成,分别为C0~C15,以比特映射的方式分别对应于15个接入等级(其中C10表示紧急呼叫允许)。某一比特为0表示不允许具有相应接入等级的移动台接入本小区,否则,则允许接入。必须注意Ci的值不影响移动台的小区选择和重选过程。(参见GSM规范03.22第3.5.3节)。
4.13.3 传送
接入等级控制参数包含于信息单元“RACH控制参数”之中,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周期发送。
4.13.4 设置及影响
C0~C15(不包括C10)可以由网络操作员设定,一般情况下这些比特应被设置成1。合理地设置这些比特对网络的优化具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列方 面:
1.在基站的安装、开通过程中或在对某些小区的维护测试过程中,操作员可以将C0~C9设置为0,以强行禁止普通用户的接入从而减小对安装工作或维护工作的不必要影响。
2.在一些业务量很高的小区,忙时会出现拥塞现象,表现为RACH冲突次数较高、AGCH流量过载、Abis接口流量过载等等。在GSM规范中,有许多方式处理过载与拥塞现象,但大多数方式会影响设备资源的利用率。网络操作员可以采用设置适当的接入控制参数(C0~C15)来控制小区内的业务量。例如当小区出现业务量过载或拥塞时,设置某些Ci为0,强制这些接入等级的移动台不可以接入本小区(Ci的改变对正在通信过程中的移动台没有影响),从而减少小区内的业务量。上述方式的缺点在于使某些移动台得到“不公平”的待遇,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周期地改变小区中C0~C9的数值,如以五分钟为间隔,交替允许接入等级为奇数和偶数的移动台接入。
4.13.5 注意事项
无。

4.14 等待指示(WaitIndication)
4.14.1 定义
当网络收到移动台发送的信道请求消息后,若没有合适的信道分配给移动台,则网络发送马上指配拒绝消息给移动台。为了避免移动台不断进行信道请求而造成无线信道的进一步阻塞,在马上指配拒绝消息中包含定时参数T3122,即所谓的等待指示信息单元。移动台在收到马上指配拒绝消息后必须经过T3122指示的时间后才能发起新的呼叫。
4.14.2 格式
T3122由一个字节组成,以二进制形式编码,表示移动台必须等待的时间(以秒为单位)。因此它的定时长度为0~255秒。
4.14.3 传送
T3122包含于下行消息“马上指配拒绝”之中。当移动台向基站系统发出信道请求后,若基站系统暂时没有空闲的无线信道,则基站系统的无线资源管理实体会向移动台发出此消息。
4.14.4 设置及影响
T3122实际上是当网络中的无线资源缺乏时,强制移动台在一次试呼失败后、发起新一次试呼前必须等待的时间。因此它的取值对网络性能的影响较大。T3122设置过短,则在无线信道负荷较大时容易引起信道的进一步阻塞;但若T3122设置过大则使网络的平均接入时间增加而导致网络平均的服务性能下降。
T3122设置的原则是,在网络的公共控制信道(CCCH)不发生过载的情况 下,应使T3122尽可能小。一般建议T3122的一般设置为10~15秒,在业务量密集地区设置为15~25秒。
4.14.5 注意事项
根据各个地区话务量的不同,每个小区的T3122设置都可能不同。即使对于同一个小区,在不同的时间段,业务量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同一个小区, T3122可以动态地重新配置。
4.15 多频段指示(Multiband_Reporting)
4.15.1 定义
在单频段的GSM系统中,移动台向网络报告邻区测量结果时,只需报告一个频段内信号最强的6个邻区的内容。当多频段共同组网时,运营者通常根据网络的实际情况希翼移动台在越区切换时,优先进入某一个频段。因此希翼移动台在报告测量结果时不仅根据信号的强弱,还需根据信号的频段。参数“多频段指示 (Multiband_reporting)”即用于通知移动台需报告多个频段的邻区内容。
4.15.2 格式
多频段指示(Multiband_reporting)由2比特表示,参数意义如下:
• 00:移动台需根据邻区的信号强度,报告6个信号最强的NCC已知的且是允许的邻区测量结果,而不管邻区处于哪个频段。
• 01:移动台需报告邻区表中包含的每个频段(不包含当前服务区所用频段)的、信号强度最强、NCC已知且是允许的一个邻区测量结果。在剩余位置上报告当前服务区所用频段中的邻区。若还有剩余位置,则报告其余邻区的情况,而不管邻区处于哪个频段。
• 10:移动台需报告邻区表中包含的每个频段(不包含当前服务区所用频段)中、信号强度最强、NCC已知且是允许的两个邻区的测量结 果。在剩余位置上报告当前服务区所用频段中的邻区。若还有剩余位置,则报告其余邻区的情况,而不管邻区处于哪个频段。
• 11:移动台需报告邻区表中包含的每个频段(不包含当前服务区所用频段)中、信号强度最强、NCC已知且是允许的三个邻区的测量结 果。在剩余位置上报告当前服务区所用频段中的邻区。若还有剩余位置,则报告其余邻区的情况,而不管邻区处于哪个频段。
4.15.3 传送
多频段指示(Multiband_reporting)包含于信息单元“邻小区描述”中,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2ter和5ter中发送。
4.15.4 设置及影响
多频段指示(Multiband_reporting)的取值范围是0~3。在多频段应用的环境下,它的取值与各个频段中的业务量有关。一般在设置时可以参考下列原则:
• 各频段的业务量基本相同,运营者对频段无选择性时,应设置多频段指示为“00”。
• 各频段的业务量明显不同,运营者希翼移动台能优先进入某一频段,应设置多频段指示为“11”。
• 介于上述两种情况间时,可设置多频段指示为“01”或“10”。
在目前中国电信的GSM网上,正准备引入GSM1800系统与GSM900系统共同组网。由于在组网初期,GSM1800系统的业务量很小,一般希翼移动台能尽可能地工作于该频段上。因此应设置GSM1800小区的切换优先级较高,相应的多频段指示应选择“11”为宜。
4.15.5 注意事项
在单频系统中,不应该使用系统消息2ter和5ter。因此不存在参数“多频段指 示”。
5. 小区选择参数
当移动台开机后,它会试图与一个公用的GSMPLMN取得联系。因此移动台将选择一个合适的小区,并从中提取控制信道的参数和其它系统消息。这种选择过程称为“小区选择”。所谓合适的小区受许多因素的限制,如该小区是否属于所选择的网络(在人工网络选择模式下)、小区是否被禁止接入、小区的优先级、移动台的接入等级是否被该小区禁止以及无线信道的质量是否能满足通信的需要等等。其中无线信道的质量是小区选择的重要因素。在GSM规范中规定了一个参数称作路径损耗准则C1,所谓合适的小区必须保证该小区的C1>0。C1由下列公式计算得到,
C1=RXLEV-RXLEV_ACCESS_MIN-Max((MS_TXPWR_MAX_CCH-P),0)
其中:
• RXLEV是接收的平均电平;
• RXLEV_ACCESS_MIN是移动台允许接入的最小接收电平,参见第5.3节;
• MS_TXPWR_MAX_CCH是控制信道最大功率电平,参见第5.2节;
• P为移动台最大的输出电平;
• Max(X,Y)=X,若XY
• Max(X,Y)=Y若XY
• 所有的数值均以dBm为单位
C1是由每个移动台计算得到的,计算C1的参数均由网络在系统消息中广播。与C1有关的参数的选择请参见下列相应的章节。
移动台选择小区后,在各种条件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移动台将停留在所选的小区中,同时移动台开始测量邻近小区的BCCH载频的信号电平,记录其中信号电平最大的6个相邻小区,并从中提取出每个相邻小区的各类系统消息和控制信息。在满足一定的条件时移动台将从当前停留的小区转移到另一个小区,这个过程称为小区重选。所谓一定的条件包含多方面的因素,如小区的优先级、小区是否被禁止接入等等。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无线信道的质量,当邻区的信号质量超过本区时会引起小区重选。小区重选时采用的信道质量标准为参数C2,其计算方式如下:
C2=C1+CELL_RESELECT_OFFSET-TEMPORARY_OFFSET×H(PENALTY_TIME-T)
   当PENALTY_TIME不等于11111时
C2=C1-CELL_RESELECT_OFFSET
   当PENALTY_TIME等于11111时
其中:
• 函数H(x)=0,当x<0时;H(x)=1,当x0时
• T是一定时器,它的初始值为0,当某小区被移动台记录在信号电平最大的六个小区表中时,则对应该小区的计数器T开始计数,精度为一个TDMA帧(约4.62毫秒)。当该小区从移动台信号电平最大的六个邻区表中去除时,相应的计数器T被复位。
• CELL_RESELECT_OFFSET用来人为地修正小区重选参数C2。
• TEMPORARY_OFFSET的作用是:从计数器T开始计数到计数器T的值达到PENALTY_TIME规定的时间期间,给C2一个负作用的修正。
• PENALTY_TIME是TEMPORARY_OFFSET作用于参数C2的时间。但PENALTY_TIME的全1编码保留用于改变CELL_RESELECT_OFFSET对C2作用的符号。
• CELL_RESELECT_OFFSET、TEMPORARY_OFFSET和PENALTY_TIME是小区重选参数。当小区重选参数指示PI为1时,它们在小区的BCCH信道上广播(参见第5.5节);若PI=0,则移动台认为上述三个参数为0,因此C2=C1。
若移动台计算某邻区(与当前小区位于同一位置区)的C2值超过移动台当前停留小区的C2值,且维持5秒钟以上,则移动台将启动小区重选而进入该小区。若移动台测量到一个与当前小区不在同一个位置区的小区,其计算得到的C2值超过当前小区C2值与小区重选滞后参数的和(参见第5.1节),且维持5秒钟以上,则移动台将启动小区重选而进入该小区。但必须注意,每次由参数C2引起的小区重选至少间隔15秒,这是为了避免移动台频繁的小区重选过程。

5.1 小区重选滞后(CellSelectionHysteresis)
5.1.1 定义
移动台进行小区重选时,若原小区和目标小区属不同的位置区,则移动台在小区重选后必须启动一次位置更新过程。由于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通常在相邻小区的交界处测量得到的两个小区的C2值会有较大的波动,从而使移动台频繁地进行小区重选。尽管移动台两次小区重选的间隔时间不会小于15秒,但对位置更新而言15秒的时间是极其短暂的。它不但使网络的信令流量增加、无线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并且由于移动台在位置更新的过程中无法响应寻呼,因而使系统的接通率降低。为了减小这一问题的影响,GSM规范设立了一个参数,称为小区重选滞后。要求邻区(位置区与本区不同)信号电平必须比本区信号电平大,且其差值必须大于小区重选滞后规定的值,移动台才启动小区重选。
5.1.2 格式
小区重选滞后由3比特组成,3比特编码的意义示于表9。

小区重选参数 滞后电平值
000 0 dB
001 2 dB
010 4 dB
011 6 dB
100 8 dB
101 10 dB
110 12 dB
111 14 dB
表9 小区重选滞后参数编码
5.1.3 传送
小区重选滞后包含于信息单元“小区选择参数(CellSelectionParameter)” 中。该信息单元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周期发送。
5.1.4 设置及影响
选择合适的小区重选滞后电平对网络优化有重要的意义。
小区重选滞后通常建议设置为100或101(即重选滞后电平为8dB或10dB)。在下列情况下建议作适当的调整:
• 当某地区的业务量很大,经常出现信令流量过载现象,建议将该地区中属于不同LAC的相邻小区的小区重选滞后参数增大。
• 若属于不同位置区的相邻小区其重叠覆盖范围较大时,建议增大小区重选滞后参数。
• 若属于不同LAC的相邻小区在邻接处的覆盖较差,即出现覆盖的“缝隙”时,或这种邻接处地理位置处于高速公路等慢速移动物体较少的地区,建议将小区重选滞后参数设置在2~6dB之间。
5.1.5 注意事项
除非常特殊的情况外,建议该参数不要设置为0dB。



5.2 控制信道最大功率电平(MS_TXPWR_MAX_CCH)
5.2.1 定义
移动台与BTS的通信过程中,其发射功率是受网络控制的。网络通过功率命令(PowerCommand)对移动台进行功率设置,该命令在慢速随路控制信道(SACCH)上传送,(SACCH有两个头字节,一个是功率控制字节,另一个是时间提前量)。移动台必须从下行的SACCH中提取功率控制头,并以其规定的发射功率作为输出功率,若移动台的功率等级无法输出该功率值,则以能输出的最相近的发射功率输出。
由于SACCH是随路信令,它必须与其它信道如SDCCH、TCH等组合使用。因此网络对移动台的功率控制实际上是在移动台接收SACCH以后才开始。移动台在收到SACCH前使用的功率(即在发送RACH时使用的功率)则由控制信道最大功率电平(MS_TXPWR_MAX_CCH)决定。
5.2.2 格式
控制信道最大功率电平由5比特组成,它对应于GSM规范05.05规定的移动台输出功率等级,编码格式如下:
控制信道最大功率电平编码 移动台输出功率
2进制 对应10进制 GSM900 GSM1800
00000 0 - 30 dBm
00001 1 - 28 dBm
00010 2 39 dBm 26 dBm
00011 3 37 dBm 24 dBm
00100 4 35 dBm 22 dBm
00101 5 33 dBm 20 dBm
00110 6 31 dBm 18 dBm
00111 7 29 dBm 16 dBm
01000 8 27 dBm 14 dBm
01001 9 25 dBm 12 dBm
01010 10 23 dBm 10 dBm
01011 11 21 dBm 8 dBm
01100 12 19 dBm 6 dBm
01101 13 17 dBm 4 dBm
01110 14 15 dBm 2 dBm
01111 15 13 dBm 0 dBm
10000 16 11 dBm -
10001 17 9 dBm -
10010 18 7 dBm -
10011 19 5 dBm -
10100~11111 20~63 - -
表10 控制信道最大功率电平编码
5.2.3 传送
控制信道最大功率电平包含于信息单元“小区选择参数(CellSelectionParameter)”中。该信息单元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周期发送。
5.2.4 设置及影响
控制信道最大功率电平是关系移动台接入成功率和邻信道干扰的重要参数,可以由网络操作员设定。该参数设置过大(指移动台输出的功率)时,在基站附近的移动台会对本小区造成较大的邻信道干扰,影响小区中其它移动台的接入和通信质量;反之,若该参数设置过小(指移动台输出的功率)则使在小区边缘的移动台接入成功率降低。
控制信道功率电平的设置原则为:在确保小区边缘处移动台有一定的接入成功率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移动台的接入电平。显然,小区覆盖面积越大,要求移动台输出的功率电平越大。该参数一般的设置建议为5(对应GSM900移动台)和2(对应GSM1800移动台)。在实际应用中,设定该参数后,可以通过实验方式,即在小区边缘做拨打试验,在不同的参数设置下测试移动台的接入成功率和接入时间以决定提高或降低该参数的数值。
5.2.5 注意事项
无。

5.3 允许接入的最小接收电平(RXLEV_ACCESS_MIN)
5.3.1 定义
为了避免移动台在接收信号电平很低的情况下接入系统(接入后的通信质量往往无法保证正常的通信过程),而无法提供用户满意的通信质量且无谓地浪费网络的无线资源,在GSM系统中规定,移动台需接入网络时,其接收电平必须大于一个门限电平,即:移动台允许接入的最小接收电平(RXLEV_ACCESS_MIN或简称 RXAM)。
5.3.2 格式
RXLEV_ACCESS_MIN由6比特组成。它的编码格式参见表11。
RXLEV_ACCESS_MIN编码 对应电平值
2进制 10进制
000000 0 -110 dBm
000001 1 -109 dBm
000010 2 -108 dBm
…… …… ……
111101 61 -47 dBm
111110 62 -48 dBm
111111 63 大于-48 dBm
表11 移动台允许接入的最小电平参数编码
5.3.3 传送
允许接入的最小接收电平包含于信息单元“小区选择参数(CellSelection Parameter)”中。该信息单元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周期发送。
5.3.4 设置及影响
RXLEV_ACCESS_MIN是网络操作员可以设置的,它的设置需遵从第5章第一部 分 的 要 求, 通 常 建 议 的 数 值 应 近 似 于 移 动 台 的 接 收 灵 敏 度 。 由 于  RXLEV_ACCESS_MIN还影响到小区选择参数C1,因此灵活地设置该参数对网络业务量的平衡和网络的优化至关重要。
对于某些业务量过载的小区,可以适当提高小区的RXLEV_ACCESS_MIN,从  而 使 该 小 区 的 C 1 和 C 2 值 变 小 , 小 区 的 有 效 覆 盖 范 围 随 之 缩 小 。 但   RXLEV_ACCESS_MIN的值不可取得过大,否则会在小区交界处人为造成“盲 区”。采用这一 手 段 平 衡 业 务 量 时 , 建 议 RXLEV_ACCESS_MIN 的值不超过 -90dBm 。
5.3.5 注意事项
除 了 在 一 些 基 站 密 度 较 高、 无 线 覆 盖 较 好 的 地 区 外, 一 般 不 建 议 采用 RXLEV_ACCESS_MIN来调整小区的业务量。

5.4 附加重选参数指示(ACS)
5.4.1 定义
根据GSM规范的定义,移动台的小区选择和重选依赖于参数C1和C2。其中,是否用C2作为小区重选参数是由网络营运者决定的。附加重选参数指示(ACS)用于通知移动台在小区重选过程中是否采用C2。
5.4.2 格式
ACS由1比特组成,其意义如下:
• 在系统消息3中,ACS比特无意义,设备生产厂商应设置该比特为0;
• 在系统消息4中,当ACS为0时表示:若系统消息4的剩余字节( SI4RestOctets)存在,则移动台应从中取出有关小区重选的参数PI和与计算C2有关的参数;当ACS为1时表示:移动台应从系统消息7或8的剩余字节中提取有关小区重选参数PI和与计算C2有关的参数。
5.4.3 传送
附加重选参数指示(ACS)在每个小区的系统消息3和4中周期广播。
5.4.4 设置及影响
由于在一般小区的组态中很少采用系统消息7和系统消息8(这是两个可选的系统消息类型),因此ACS一般设置为0。当小区中采用系统消息7和8,且小区重选采用参数C2时,应设置ACS为1。
5.4.5 注意事项
无。

5.5 小区重选参数指示(PI)
5.5.1 定义
小区重选参数指示(PI)用于通知移动台是否采用C2作为小区重选参数及计算C2的参数是否存在。
5.5.2 格式
小区重选参数指示(PI)由1比特组成,1表示移动台应从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提取参数来计算C2的值,并用C2的值作为小区重选的标准;0则表示移动台应以参数C1作为小区重选的标准(相当于C2=C1)。
5.5.3 传送
PI在小区的广播信道上发送。
5.5.4 设置及影响
网络操作员可以决定PI的数值,若相应小区采用C2作为小区重选标准则PI必须设置为1,否则为0。
5.5.5 注意事项
无。

5.6 小区禁止限制(CellBarQualify,CBQ)
5.6.1 定义
对于小区重叠覆盖的地区,根据每个小区容量大小、业务量大小及各小区的功能差异,营运者一般都希翼移动台在小区选择中优先选择某些小区,即设定小区的优先级,这一功能可以通过设置参数“小区禁止限制”(CBQ)来实现。
5.6.2 格式
CBQ由一比特组成。CBQ与参数“小区接入禁止”(参见第4.12节)共同组成小区的优先级状态,如表12.
小区禁止限制 小区接入禁止 小区选择优先级 小区重选状态
0 0 正常 正常
0 1 禁止 禁止
1 0 低 正常
1 1 低 正常
表12 小区优先级
在上述表格中有一个例外,即当下列条件同时满足时,小区选择优先级和小区重选状态应为正常:
• 小区属于移动台归属的PLMN
• 移动台处于小区测试操作模式
• 小区接入禁止为1
• 小区禁止限制为0
• 接入控制等级15被禁止(参见第4.13节)
5.6.3 传送
小区禁止限制(CBQ)包含于信息单元“小区选择参数”中,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周期发送。
5.6.4 设置及影响
在通常情况下,所有的小区应设置优先级为“正常”,即CBQ=0。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微蜂窝应用、双频组网等,运营者可能希翼移动台优先进入某种类型的小区,此时网络操作员可以将这类小区的优先级设为“正常”,而将其它小区的优先级设为“低”。
移动台在小区选择过程中,只有当优先级为“正常”的合适小区不存在时(所谓合适是指各种参数符合小区选择的条件,即C1>0且小区没有被禁止接入等),才会选择优先级较低的小区。
下述的两个范例说明了合理应用参数CBQ的意义。
范例一:
假设如图8的小区覆盖情况,图中每个园表示一个小区。由于某种原因小区A和B的业务量明显高于其它相邻的小区,为了使整个地区的业务量尽可能均匀,可以将小区A和B的优先级设置为低,而其它小区优先级为正常,从而使图中阴影区中的业务被相邻小区吸取。必须指出,这种设置的结果是小区A和B的实际覆盖范围减 小,但它不同于将小区A和B的发射功率降低,后者可能会引起网络覆盖的盲点和通话质量的下降。




图8 CBQ用于均匀小区业务量

范例二:
如图9所示,假设某微小区B与一宏小区A重叠覆盖一区域(图中阴影区)。



图9 微小区情况下CBQ的应用
为了使微蜂窝B尽可能多地吸取B区的业务量(尤其是B区的边缘),可以设置小区B的优先级为“正常”,小区A的优先级为“较低”。这样在小区B的覆盖范围内无论其电平是否比小区A的低,只要符合小区选择的门限,移动台将选择小区B。
5.6.5 注意事项
在用小区优先级为手段对网络优化时需注意,CBQ仅影响小区选择,而对小区重选不起作用。因此要真正达到目的必须结合使用CBQ和C2。

5.7 小区重选偏置、临时偏置和惩罚时间(CRO、TO&PT)
5.7.1 定义
由无线信道质量引起的小区重选以参数C2作为标准。C2是基于参数C1并加入一些人为的偏置参数而形成的。加入人为影响是为了鼓励移动台优先进入某些小区或阻碍移动台进入某些小区,通常这些手段都用来平衡网络中的业务量。
影 响 参 数 C2 的因素除C1之外,还 有 以 下 三 个 因 素,即:小 区 重 选 偏 置 ( CELL_RESELECT_OFFSET, 以 下 简 称 CRO ) 、 临 时 偏 置 (TEMPORARY_OFFSET,以下简称TO)和惩罚时间(PENALTY_TIME,以下简称PT)。
CRO为一量值,它表示对C2的人为修正值。TO表示对C2的临时修正值。所谓临时是指它仅在一段时间内对C2发生作用。而这段时间则由参数PT确定。
5.7.2 格式
CRO由6比特组成,编码格式如表13。
CRO编码(二进制) 十进制 CRO代表的相对电平值( dB)
000000 0 0
000001 1 2
000010 2 4
…… …… ……
111101 62 124
111111 63 126
表13 小区重选偏置(Cell_Reselect_Offset)编码表
临时偏置(TO)由3比特组成,编码格式如表14。
TO编码(二进制) 十进制 CRO代表的相对电平值( dB)
000 0 0
001 1 10
010 2 20
011 3 30
100 4 40
101 5 50
110 6 60
111 7 无穷大
表14 临时偏置(Temporary_Offset)编码表
惩罚时间(PT)由5比特组成,编码格式如表15。
PT编码(二进制) 十进制 PT代表的时间值(秒)
00000 0 20
00001 1 40
00010 2 60
…… …… ……
11101 29 600
11110 30 620
11111 31 保留
表15 临时偏置(Temporary_Offset)编码表
表15中PT取值为31(即全1编码)保留用于改变CRO对参数C2的作用方向。
5.7.3 传送
参数CRO、TO和PT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传送。
5.7.4 设置及影响
上述三个参数的调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对于业务量很大或由于某种原因使小区中的通信质量较低时,一般希翼移动台尽可能不要工作于该小区(即对该小区具有一定的排斥性)。这种情况下,可以设置PT为31,因此参数TO失效。C2的数值等于C1减CRO,因此对应于该小区的C2值被人为地降低,从而使移动台以该小区作为重选的可能性降低。此外,网络操作员根据对该小区的排斥程度,可以设置适当的CRO。排斥越大,CRO越大,反之,CRO越小。
第二,对于业务量很小,设备利用率较低的小区,一般鼓励移动台尽可能工作于该小区(即对该小区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这种情况下,建议设置CRO在0~20 dB之间,根据对该小区的倾向程度,设置CRO。倾向越大,CRO越大,反之,CRO越小。TO一般建议设置与CRO相同或略高于CRO。PT主要作用是避免移动台的小区重选过程过于频繁,一般建议的设置为0(20秒)或1(40秒)。
第三,对于业务量一般的小区,一般建议设置CRO为0,PT为31,从而使C2=C1,也即不对小区施加人为影响。
5.7.5 注意事项
上述参数的调整必须注意下列问题。
•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不建议设置CRO的数值超过25dB,因为过大的CRO会使网络发生一些不稳定的现象。
• 上述参数的设置是基于每个小区的,但由于参数C2的性质与邻区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设置这些参数时必须注意相邻小区之间的关系。
6. 网络功能参数
GSM系统有许多功能(如:跳频、非连续发送DTX、呼叫重建等等)。这些功能的应用与否对网络业务的提供没有直接的、致命的影响。但合理地应用其中的一些功能可以改善整个网络的环境(包括空中的无线电波环境)、网络的平均业务水平。
对于每一种功能,GSM系统都有一些相应的参数与之对应,帮助运营者更好 地、更合理地应用这些功能。
必须注意的是,尽管GSM系统许多功能的应用可以改善网络的平均服务水平,但若应用不当反而会造成很坏的负作用。通常这些功能的应用需要网络操作员有较多的网络经验,因此一般不建议在一些网络建设尚不成熟的地区急于应用这些功 能,
本章将对下列网络功能参数进行详细的描述:
• 功率控制
• 非连续发送
• 新建原因指示
• 呼叫重建允许
• 紧急呼叫允许
• 跳频

6.1 功率控制指示(PWRC)
6.1.1 定义
为了监测无线链路的通信质量和进行功率控制,移动台和基站都必须具备测量功能。但是,当GSM规范的几个独立功能结合使用时,测量会遇到一定的问题。首先,GSM规范允许跳频信道使用BCCH载频(不可以在发送BCCH的时隙上);其次,GSM规范允许对跳频的信道进行下行功率控制;第三,由于移动台需测量邻区的信号电平,因此含有BCCH信道的载频其功率不允许变化。在上述情况下,信道的下行功率控制实际上只能用于该信道所用的频道集合的一个子集上,即:不能包含该信道在跳频过程中使用的BCCH载频。移动台若按一般的方式测量下行信道电平的平均值,则其测量结果对于功率控制是不准确的,因为该平均值包含了功率不可控制的BCCH载频的下行接收电平。为了减小这一问题对功率控制的影响,要求移动台在跳频过程中计算接收电平平均值时去除从BCCH载频的时隙上获得的接收电平值。为了让移动台实行上述操作,系统中需设置PWRC指示(实际上,早期取名为功率控制的PWRC是不够精确的)。
6.1.2 格式
PWRC由1比特表示。当PWRC为0,移动台按一般的方式进行测量;当PWRC为1时,移动台需按上述方式组织测量报告(参见GSM规范05.08)。
6.1.3 传送
PWRC包含于信息单元“小区选项”中。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周期发送。
6.1.4 设置及影响
PWRC一般设置为0,当且仅当下列条件同时满足时,PWRC设置为1:
• 信道至少在2个或2个以上的频道上跳频,且其中有一个频道为BCCH载频;
• 系统使用下行功率控制。
6.1.5 注意事项
PWRC的取值,实际上取决于其它参数的设置,如是否采用跳频、跳频频率中是否包含BCCH载频以及系统是否采用下行功率控制等。由于有这一特殊性,厂商可以将PWRC的设置直接用App的方式自动生成。

6.2 非连续发送(DTX)
6.2.1 定义
非连续发送(DTX)方式是指用户在通话过程中,话音间歇期间系统不传送信号的过程。
6.2.2 格式
网络中是否允许使用DTX是由网络操作员可以设置的,即设置参数DTX。该参数由2比特组成,其编码方式如表16:
DTX 意义
00 移动台可以使用DTX
01 移动台必须使用DTX
10 移动台不允许使用DTX
11 保留

表16 DTX参数编码及意义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家园分 收起 理由
1997deman + 5 + 10 + 5 奖励

总评分: 经验 + 5  家园分 + 10  + 5   查看全部评分

举报本楼

本帖有 3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大家 |网站地图  

GMT+8, 2024-9-25 01:17 , Processed in 0.87125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