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门户论坛百科APPEN| 举报 切换到宽版

亚星游戏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亚星游戏官网-yaxin222  上等兵

注册:2018-5-255
发表于 2022-4-29 16:41:24 |显示全部楼层
l 项目章程
1. 项目目的或批准项目的原因
2. 可测量的项目目标和相关的成功标准
3. 项目的总体要求
4. 概括性的项目描述
5. 项目的主要风险
6. 总体的里程碑计划
7. 总体预算
8. 项目审批要求
9. 委派的项目经理及其职责和职权
10. 发起人货其他批准项目章程的人员姓名和职权
l 项目管理计划
1. 项目管理团队选择的各个项目管理过程
2. 每一个选定过程的实施水平
3. 对实施这些过程时使用的工具和技术所做的说明
4. 在管理具体项目中使用选定过程方式和方法,包括过程之间的依赖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重要的依据和成果。
5. 为了实现项目目标实行工作方式和方法
6. 监控变更方式和方法
7. 实施配置管理方式和方法
8. 使用实施效果测量基准并使之保持完整方式和方法
9. 项目干系人之间的沟通需求和技术
10. 选定的项目生命周期和多阶段项目的项目阶段
11. 高层管理人员为了加快解决未解决的问题和处理未作出的决定,对内容、范围和时间安排的关键审查。
l 项目管理计划规确定了实行、监视、结束项目的方式和方法。
l 还包括其他管理环节计划过程的输出,如:
范围管理计划,范围基准
进度管理计划,进度基准
成本管理计划,成本基准
质量管理计划
过程改进计划
人员配备计划
沟通管理计划
干系人管理计划
风险管理计划,风险登记册
采购管理计划,等
l 范围说明书
1. 产品范围描述
2. 验收标准
3. 可交付成果
4. 项目除外责任(项目边界)
5. 制约因素
6. 假设条件
l 项目范围说明书的作用
1. 确认范围
2. 沟通基础
3. 规划和控制依据
4. 变更基础
5. 规划基础
l WBS如何分解
1. 识别和分析可交付成果及相关工作
2. 确定WBS的结果和编制方法
3. 自上而下逐层细化分解
4. WBS组件制定和分配标识编码
5. 核实可交付成果分解过程是恰当的
l WBS分解注意事项
1. WBS必须是面向可交付成果的
2. WBS必须符合项目范围
3. WBS的底层应该支撑计划和控制
4. WBS中的元素必须有人负责,而且只有一个人负责
5. WBS应该控制在46层,一个工作单元只从属某个上级单元,避免交叉从属
6. WBS包含项目管理工作,也要包括分包出去的工作
7. WBS的编制需要所有项目关系人参与
8. WBS并非一成不变的。工作包满足8/80原则
l WBS的作用
1. 明确和准确说明项目的范围
2. 清楚地定义项目的边界
3. 为各独立单元分派人员,规定这些人员的职责
4. 针对独立单元,进行时间、成本和资源需求的估算,提高估算的准确性
5. 计划、预算、进度安排和费用控制奠定共同基础,确定项目进度和控制的基准
6. 将项目工作和项目的财务账目联系起来
7. 确定工作内容和工作顺序
8. 有助于防止需求蔓延
l 确认范围和核实产品
1. 核实产品是针对产品是否完成;确认范围是针对项目的可交付成果
l 确认范围和控制质量
1. 确认范围是针对可交付成果的获得发起人接受;质量控制是针对可交付成果的正确性,并符合为其制定的具体质量要求
2. 质量控制一般在确认范围前进行,可同时进行;确认范围一般在项目末尾进行,而质量控制不一定在阶末期进行。
3. 质量控制是内部检查;由实行组织的相应质量部门实施;确认范围则是由外部干系人(客户或发起人)对项目可交付成果进行检查验收。
l 范围控制的内容
1. 对造成范围变更的因素施加影响,并尽量使这些因素向有利的方面发展
2. 确定范围变更是否已经发生
3. 当范围变更发生时,确保所有的变更按照整体变更控制过程处理
l 进度控制的内容
1. 确定项目进度的当前状态
2. 对造成进度变化的因素施加影响
3. 确定进度是否已经变更
4. 在变更发生时管理实际的变更
l 缩短工期的办法
1、赶工,投入更多的资源或增加工作时间,以缩短关键活动的工期;
2、快速跟进,并行施工,以缩短关键路径的长度;
3、使用高素质的资源或经验更丰富的人员;
4、减小活动范围或降低活动要求;
5、改进方法或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
6、加强质量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减少返工,从而缩短工期;
l 成本估算步骤
1. 识别并分析成本的构成科目
2. 根据已识别的项目成本构成科目,估算每一科目的成本大小
3. 分析成本估算结果,找出可以相互替代的成本,协调个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l 成本预算
1. 将项目总成本分摊到项目WBS各个工作包
2. 将各个工作包成本分配到改工作包的活动上
3. 确定各项成本预算支出的时间计划及项目成本预算计划
l 项目质量管理过程分为4个环节
1. 确立质量标准体系
2. 对项目实施进行质量控制
3. 将实际与标准对照
4. 纠偏纠错
l 项目管理过程的质量保证活动
1. 制定质量标准
2. 制定质量控制流程
3. 提出质量保证采用方法和技术
4.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l 质量控制过程基本步骤
1. 选择控制对象
2. 为控制对象确定标准或目标
3. 制定实施计划,确定保证措施。
4. 按计划实行
5. 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检查
6. 发现并分析偏差
7. 根据偏差采取相应对策
l 人力资源管理计划
1. 角色和职责
2. 项目组织图
3. 人员配备管理计划
l 人员配备管理计划
1. 组建项目团队
2. 资源日历
3. 遣散计划
4. 培训需求
5. 认可和奖励
6. 合规性
7. 安全
l 团队绩效评价
1. 个人技能的改进,从而是个人更有效的完成工作任务
2. 团队能力的改进,从而是团队更好的开展工作
3. 团队成员离职率的降低
4. 团队凝聚力的加强,从而使团队成员公开分享信息和经验,并互相帮助,来提高项目绩效
l 冲突解决方法
1. 撤退/回避
2. 缓和/包容
3. 妥协/调解
4. 强迫/命令
5. 合作/解决问题
l 沟通管理计划
1. 通用术语表
2. 干系人的沟通需求
3. 需要发布的信息,包括格式、语言、内容、详细程度
4. 发布信息的原因
5. 发布信息及告知收悉或做出回应的时限和频率
6. 负责沟通信息的相关人员
7. 负责授权保密信息发布的人员
8. 接受信息的个人或小组
9. 传递信息的技术或方法
10. 为沟通活动分配的资源,包括时间和预算
11. 问题升级程序,用于规定下层员工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的上报时限和上报路径。
12. 随项目进展,对沟通管理计划进行更新与优化的方法
13. 项目信息流向图、工作流程、报告清单、会议计划
14. 沟通制约因素,通常来自特定的法律法规、技术要求和组织政策
l 干系人登记册
1. 关键干系人的所需参与程度和当前参与程度;
2. 干系人变更的范围和影响;
3. 干系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潜在交叉;
4. 项目现阶段的干系人沟通需求;
5. 需要分发给干系人的信息, 包括语言、格式、内容、详细程度和发送频率;
6. 分发相关信息的理由,以及可能对干系人参与所产生的影响;
7. 随着项目的进展,更新和优化干系人管理计划的方法
l 干系人管理计划
1. 关键干系人的所需参与程度和当前参与程度;
2. 干系人变更的范围和影响;
3. 干系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潜在交叉;
4. 项目现阶段的干系人沟通需求;
5. 需要分发给干系人的信息, 包括语言、格式、内容、详细程度和发送频率;
6. 分发相关信息的理由,以及可能对干系人参与所产生的影响;
7. 随着项目的进展,更新和优化干系人管理计划的方法;
l 风险管理计划内容
1. 方法论
2. 角色和职责
3. 预算
4. 时间安排
5. 风险分类
6. 风险概率和影响矩阵定义
7. 风险概率和影响矩阵
8. 修改的项目干系人承受度
9. 报告格式
10. 跟踪
l 风险登记册
1. 已识别的风险清单
2. 潜在的应对策略
3. 风险根本原因
4. 风险类别
l 风险应对计划
1. 需要应对的风险清单
2. 形成一致应对措施
3. 实施所选应对措施的具体行动
4. 明确风险管理人和分配给他们的职责
5. 风险发生的征兆和预警信号
6. 实施所选应对策略需要的预算和进度计划活动
7. 设计好要准备的符合有关当事人风险承受度的用再不可预见事件上的应急储备(时间和费用)
8. 应急方案和要求实施方案的触发因素
9. 对已发生的风险或首要应对措施被证明不利情况下,使用的备用计划
10. 对策实施后预计仍将残留的风险,以及主动接受的风险
11. 实施风险应对措施直接造成的二次风险
12. 根据项目风险定量分析以及风险限定值计算的应急储备
l 风险应对策略
1. 消极风险:回避、转嫁、减轻(冗余)、接受
2. 积极风险:开拓、分享、提高
3. 应急策略:应急储备(时间、费用等)
l 配置识别是配置管理员的基本职能,包括:
1. 识别需要受控的App配置项
2. 给每个产品和它的组件的文档分配唯一的标识
3. 定义每个配置项的重要特征以及识别其所有者
4. 识别组件、数据及产品获取点和准则
5. 建立和控制基线
6. 维护文档和组件的修订与产品版本之间的关系
l 配置管理的主要活动
1. 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2. 配置标识
3. 配置控制
4. 配置状态报告
5. 配置审计
6. 发布、管理和交付
l 功能配置审计验证以下几个方面
1. 配置项的开发已圆满完成
2. 配置项已达到规定的性能和功能
3. 配置项的运行和支撑文档已完成且符合要求
l 物理配置审计是审计以下内容
1. 每个构建的配置项符合相关的技术文档
2. 配置项与配置状态报告中的信息相对应
l 变更控制程序
1. 提出与接受变更申请
2. 对变更的初审
3. 变更方案论证
4. 项目管理委员会审查
5. 发出变更通知,并组织实施
6. 变更实施的监控
7. 变更效果评估
8. 判断发生变更后的项目是否已纳入正常轨道
l 变更的常见原因
1. 产品范围定义的过失或者疏忽
2. 项目范围定义的过失或者疏忽
3. 增值变更
4. 应对风险的紧急计划或回避计划
5. 项目实行过程与项目基准要求不一致带来的被动调整
6. 外部事件
l 编制原则
基本原则:全局性原则、全过程原则、人员与资源的统一组织与管理原则、技术工作与管理工作协调的原则。
更具体的原则有:
1、目标的统一管理;
2、方案的统一管理;
3、过程的统一管理;
4、技术工作与管理工作的统一协调;
5、计划的统一管理;
6、人员资源的统一管理;
7、各干系人的参与;
8、逐步精确;
l 编制过程
1、明确目标;
2、成立初步的项目团队;
3、工作准备与信息收集;
4、依据标准、模板,编写初步的概要的项目计划;
5、编写范围、进度、成本、质量等分计划
6、把上述分计划纳入项目计划,然后对项目计划进行综合平 、优化;
7、项目经理负责组织编写项目计划。项目计划应包括计划主 和以附件形式存在的其他相关分计划,如范围、进度、成本、质量等;
8、评审与批准项目计划;
9、获得批准后的项目计划就成了项目的基准计划;

举报本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大家 |网站地图  

GMT+8, 2024-9-21 03:29 , Processed in 0.514224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