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门户论坛人才百科搜索IDC与风网EN

本类书籍检索

书籍先容


物联网技术导论

10.0

(1人评分)

100.0%
0.0%
0.0%
0.0%
0.0%
作  者: 张飞舟  杨东凯  陈智  
出 版 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书  号: 9787121111891
页  数: 208 页
出版日期: 2010-6-1
定  价: ¥29 元
物联网技术导论概况
目录
第1章 物联网概述
 1.1 基本概念
  1.1.1 物联网骤热的原因
  1.1.2 什么是物联网
  1.1.3 物联网的本质
  1.1.4 物联网概念辨析
 1.2 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1.2.1 物联网与互联网的不同
  1.2.2 物联网在信息化发展中的位置
  1.2.3 物联网的演进路径
 1.3 物联网与下一代网络
  1.3.1 物联网与CPS
  1.3.2 物联网与WSN
 1.4 物联网发展综述
  1.4.1 物联网国外发展概述
  1.4.2 物联网国内发展情况
  1.4.3 物联网发展面临的问题
  1.4.4 物联网的未来
 1.5 物联网的体系框架
  1.5.1 物联网及其服务类型
  1.5.2 物联网的节点和互联类型
  1.5.3 物联网通用设计原则
 1.6 物联网应用发展及挑战
  1.6.1 物联网应用
  1.6.2 物联网应用发展
  1.6.3 物联网应用发展模式
  1.6.4 协同推进物联网业务发展
  1.6.5 物联网应用面临的挑战
第2章 物联网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
 2.1 物联网基本构成
 2.2 电子产品编码(EPC)
  2.2.1 EPC体系及其特点
  2.2.2 EPC编码策略
  2.2.3 EPC标签的通用标识符
  2.2.4 系列化全球贸易标识代码(SGTIN)
 2.3 RFID系统
  2.3.1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2.3.2 电子标签
  2.3.3 读写器
 2.4 信息网络系统
  2.4.1 中间件
  2.4.2 对象名称解析服务(ONS)
  2.4.3 实体标记语言(PML)
  2.4.4 EPC信息服务(EPCIS)模块
第3章 物联网射频识别系统
 3.1 射频识别系统概述
 3.2 射频标签
  3.2.1 物理层与标签标识层
  3.2.2 标签存储器
  3.2.3 访问指令和销毁指令
  3.2.4 CRC-16
  3.2.5 协议控制(PC)位
  3.2.6 选中标记与识别标记
  3.2.7 准备状态与仲裁状态
  3.2.8 应答状态与确认状态
  3.2.9 访问状态与销毁状态
 3.3 单个标签的识读
  3.3.1 选择标签群
  3.3.2 遍询标签群
  3.3.3 读写器对已确认标签的访问过程
  3.3.4 销毁一个被访问标签
  3.3.5 公开一个被访问的标签
  3.3.6 允许在被访问标签的锁定存储位置上进行写操作
 3.4 多个标签的识读
  3.4.1 读写器与标签通信建立过程
  3.4.2 碰撞仲裁
  3.4.3 时隙ALOHA算法
第4章 物联网的中间件 
第5章 物联网对象名称解析服务
第6章 物联网实体标记语言 
第7章 物联网信息服务系统
第8章 物联网系统管理 
第9章 中国物联网建设 
缩略语 
参考文献

亚星游戏官网-yaxin222   hzpasj   2010-9-28 09:19

可能没有免费的

亚星游戏官网-yaxin222   dicer   2010-9-28 09:10

有空就了解下。。。

亚星游戏官网-yaxin222   03022324   2010-9-28 09:06

[推荐][原创]每周一期好书推荐——2010年9月第二期《物联网技术》

[i][color=#006699][/color][/i][color=#006699][/color][color=blue][推荐][原创]每周一期好书推荐——2010年9月第二期《物联网技术》[/color]
[font=宋体]书名:《[font=Helvetica][color=black]物联网技术[/color][/font]》
编辑:刘化君 [/font]
国际书号:ISBN 978-7-121-11789-3
版权字数:490千字
出版日期:2010-9
定价:32
[img=353,385]http://10.10.88.27/covers/9787121117893.jpg[/img]
[size=4][color=#0000ff]————————————————华丽的分割线——————————————————[/color][/size]
内容概况:本书比较全面地先容了物联网的概念、实现技术和典型应用。首先讨论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软硬件平台系统组成、关键技术以及应用领域;其次先容节点感常识别技术,包括射频识别工作原理、RFID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典型应用、传感器及检测技术等;然后讲述与物联网相关的通信与网络技术、传感网及其关键支撑技术等内容;最后先容物联网中的数据融合、云计算技术、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典型应用,使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读者对象: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信息类专业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物联网技术培训教材或者IT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读物。
[size=4][color=#0000ff][/color][/size]
[size=4][color=#0000ff]————————————————华丽的分割线——————————————————[/color][/size]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何谓物联网 1
1.2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9
1.2.1  物联网的自主体系结构 10
1.2.2  物联网的EPC体系结构 11
1.2.3  物联网的UID技术体系 12
1.2.4  构建物联网体系结构的建议 13
1.3  物联网系统的基本组成 15
1.3.1  物联网硬件平台组成 15
1.3.2  物联网App平台组成 16
1.4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18
1.4.1  节点感知技术 18
1.4.2  节点组网及通信网络技术 19
1.4.3  数据融合与智能技术 22
1.4.4  云计算 23
1.5  物联网应用及发展 24
1.5.1  物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 24
1.5.2  物联网技术发展 26
小结与进一步学习建议 27
讨论与思考 28
第2章  射频识别技术 29
2.1  射频识别技术概述 29
2.1.1  何谓射频识别 29
2.1.2  RFID技术分类 31
2.1.3  RFID技术应用 35
2.1.4  RFID技术标准概况 38
2.2  RFID系统的组成 39
2.2.1  RFID系统的硬件组件 40
2.2.2  RFID系统中的App组件 46
2.3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47
2.3.1  电感耦合RFID系统 48
2.3.2  反向散射耦合RFID系统 49
2.4  RFID中间件技术 51
2.4.1  RFID中间件的组成及功能特点 51
2.4.2  RFID中间件体系结构 53
2.4.3  常见的RFID中间件 55
2.5  RFID系统的安全 56
2.5.1  RFID系统面临的安全攻击 56
2.5.2  RFID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类 57
2.5.3  RFID系统的安全缺陷 58
2.5.4  RFID安全需求及研究进展 59
2.6  RFID应用系统开发示例 60
2.6.1  RFID系统开发技术概况 60
2.6.2  基于RFID技术的ETC系统设计 63
小结与进一步学习建议 66
讨论与思考 67
第3章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 68
3.1  传感器概述 68
3.1.1  传感器的概念 68
3.1.2  传感器的分类 70
3.1.3  传感器的应用 72
3.1.4  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74
3.2  传感器的组成和结构 78
3.2.1  传感器的组成 78
3.2.2  传感器的结构形式 79
3.3  检测技术基础 82
3.3.1  检测系统概述 82
3.3.2  检测的基本概念 83
3.3.3  检测技术分类 84
3.3.4  检测系统组成 85
3.4  典型传感器原理概况 86
3.4.1  电阻式传感器 86
3.4.2  压电式传感器 88
3.4.3  磁电式传感器 90
3.4.4  光纤传感器 92
3.5  传感器与微机接口技术 96
3.5.1  传感器与微机接口电路组成 96
3.5.2  传感器的信号采集电路 96
3.5.3  A/D转换及微机接口技术 99
3.5.4  D/A转换及微机接口技术 103
3.6  智能检测系统 108
3.6.1  智能检测系统的组成及类型 108
3.6.2  智能检测系统的设计 110
3.6.3  智能传感器技术 111
小结与进一步学习建议 114
讨论与思考 114
第4章  物联网通信与网络技术 115
4.1  无线通信与网络概述 115
4.1.1  无线通信技术 115
4.1.2  无线通信网络 117
4.1.3  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发展 119
4.2  无线个域网 121
4.2.1  IEEE 802.15.4标准 122
4.2.2  ZigBee协议体系结构 125
4.2.3  ZigBee网络系统 127
4.2.4  蓝牙技术 129
4.2.5  超宽带技术 130
4.3  无线局域网 133
4.3.1  IEEE 802.11标准系列 133
4.3.2  IEEE 802.11 WLAN组成结构 135
4.3.3  IEEE 802.11帧结构 135
4.3.4  IEEE 802.11 MAC协议 138
4.3.5  Ad Hoc网络 139
4.3.6  无线局域网的构建 142
4.4  无线城域网 143
4.4.1  无线城域网标准系列 144
4.4.2  IEEE 802.16协议体系结构 145
4.4.3  WiMAX网络构建 149
4.5  无线广域网 151
小结与进一步学习建议 153
讨论与思考 154
第5章  无线传感网 155
5.1  传感网概述 155
5.1.1  传感网的基本组成 155
5.1.2  传感网的特点 157
5.1.3  传感网的应用与发展 158
5.2  传感网的体系结构 161
5.2.1  传感网协议体系结构 161
5.2.2  传感网拓扑结构 165
5.3  传感网的关键技术 168
5.4  传感网节点部署与覆盖 171
5.4.1  传感网节点部署 171
5.4.2  传感网覆盖 173
5.4.3  连接与节能 176
5.5  传感网MAC协议 176
5.5.1  基于竞争的MAC协议 177
5.5.2  基于时分复用的MAC协议 182
5.5.3  基于CDMA方式的信道分配协议 184
5.6  传感网路由协议 185
5.6.1  基于平面结构的路由协议 186
5.6.2  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协议 190
5.6.3  基于分级结构的路由协议 192
5.7  传感网的安全 196
5.7.1  传感网面临的安全障碍 196
5.7.2  传感网的安全性目标 197
5.7.3  传感网安全攻击与防御 199
5.8  传感网系统设计与开发 202
5.8.1  传感网设计要求 202
5.8.2  传感网核心部件的设计 203
5.8.3  传感网操作系统 206
小结与进一步学习建议 210
讨论与思考 212
第6章  物联网数据融合及管理 213
6.1  何谓数据融合 213
6.1.1  数据融合的概念 213
6.1.2  物联网中的数据融合 216
6.2  数据融合的基本原理及层次结构 218
6.2.1  数据融合的基本原理 218
6.2.2  物联网中数据融合的层次结构 219
6.2.3  基于信息抽象层次的数据融合模型 221
6.3  数据融合技术与算法 223
6.3.1  传感网数据传输及融合技术 224
6.3.2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 225
6.3.3  传感网数据融合路由算法 228
6.4  物联网数据管理技术 232
6.4.1  传感网数据管理系统 232
6.4.2  数据模型及存储查询 234
6.4.3  数据融合及管理技术研究与发展 236
小结与进一步学习建议 236
讨论与思考 237
第7章  云计算 238
7.1  云计算概述 238
7.1.1  云计算起源 238
7.1.2  云计算的定义 240
7.1.3  云计算的类型 242
7.1.4  云计算与物联网 243
7.2  云计算系统组成及其技术 245
7.2.1  云计算系统组成 246
7.2.2  云计算系统的服务层次 246
7.2.3  云计算关键技术 249
7.3  典型云计算系统概况 252
7.3.1  亚马逊云计算基础架构平台 252
7.3.2  谷歌云计算应用平台 254
7.3.3  微软云计算服务 257
7.3.4  IBM云计算服务 258
7.4  云计算应用示例 259
7.4.1  适于云计算的浏览器 259
7.4.2  谷歌云计算应用示例 262
7.4.3   Windows Live应用 265
小结与进一步学习建议 267
讨论与思考 268
第8章  物联网规划设计与构建 269
8.1  物联网设计基础 269
8.1.1  物联网规划设计的原则 269
8.1.2  物联网规划设计的步骤 271
8.2  物联网的构建 273
8.2.1  物联网应用系统规划 273
8.2.2  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 276
8.2.3  物联网系统集成 280
8.3  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示例 283
8.3.1  智能家居物联网系统应用示例 283
8.3.2  工业智能控制系统应用示例 286
8.4  传感网的广域互联 287
8.4.1  传感网广域互联的方式 287
8.4.2  基于IPv6 的互联接入 290
小结与进一步学习建议 294
讨论与思考 295
主要参考文献 296
[size=4][color=#0000ff]————————————————华丽的分割线——————————————————[/color][/size]

前    言
物联网是国家新兴战略产业中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领域,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物联网是全球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外都把它的发展提到了国家级的战略高度,称之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新技术发展需要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为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加大信息网络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力度,许多高校利用已有的研究基础和教学条件,设置传感网、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或修订人才培养计划,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以满足新兴产业发展对物联网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为适应电气信息类相关专业的教学需要,以及社会各界对了解信息网络新技术的迫切要求,大家编写了《物联网技术》这本书。
从“智慧地球”的理念到“感知中国”的提出,全球一体化、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入,物联网悄然来临。何谓物联网?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描述。目前对物联网比较准确的表述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及系统(传感网、射频识别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条码与二维码、全球定位系统,按约定的通信协议,将物与物、人与物连接起来,通过各种接入网、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信息网络。物联网的主要特征是每一个物件都可以寻址,每一个物件都可以控制,每一个物件都可以通信。显然,它作为“感知、传输、应用”3项技术相结合的一种产物,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因此,本书将紧紧围绕物联网中“感知、传输、应用”所涉及的3项技术架构物联网技术常识体系,分为基本概念、节点感知、通信网络和系统应用4个部分共8章内容,比较全面地先容物联网的概念、实现技术和典型应用。
本书作为一本物联网技术的导论性教材,涵盖了当前物联网领域的各种新技术及其研究成果。为使读者能够快速地对物联网技术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本书的引导思想是从宏观上、从顶层先容物联网技术。在第1章主要先容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软硬件平台系统组成、关键技术,以及主要应用领域与发展;第2章先容射频识别(RFID)工作原理、RFID系统的基本组成以及RFID的典型应用;第3章以传感器及检测技术为背景,重点先容传感器的基本常识和现代智能检测技术;第4、5章先容与物联网相关的无线通信与网络技术、传感网及其关键支撑技术等;第6章先容数据融合的基本原理、数据融合方法以及数据管理;第7章先容云计算工作原理与关键技术、云计算模式下的互联网以及云计算的应用;第8章先容物联网规划设计及构建。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从技术理论上对物联网有较全面的了解,而且可以根据应用实例对物联网技术有更直观的认识。
另外,在本书的有关章节中,还涉及了一些相对深入的物联网前沿技术问题和较新的研究成果,有些内容直接取自研究论文,并进行了整理和加工。其中也包括编辑自己的部分研究工作,例如物联网体系结构、关键技术以及应用案例等。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专长进行选择与补充。
虽然,本书的出发点是一种概括性的导论,但并不希翼因此而使读者远离物联网前沿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全面学习。鉴于这一考虑,本书对每类问题的讨论都试图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在章末附有简明扼要的小结与进一步学习建议,以及一定数量的讨论与思考题。这些学习建议旨在为读者进一步开阔视野提供一些帮助;“讨论与思考”与章节内容密切相关,以帮助读者巩固和复习有关概念。
本书力求在创新性、前瞻性和应用性等方面形成特色,并做到内容丰富、语言简洁易懂、适用范围广,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电气信息类专业物联网技术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作为物联网技术培训教材;对于具有一定信息网络基础常识,并希翼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的读者,也是一本理想的参考读物。
本书由刘化君、刘传清编著,其中第2章、第3章、第5章由刘传清执笔,第7章由刘枫执笔,其余部分由刘化君执笔,全书由刘化君统编定稿;参加部分编写工作的还有尹明、韦耿、潘晴、叶斌、蔡兵、程兴国、柳群英、解玉洁、陈杰等等。本书相关科研工作得到了先进数控技术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KXJ07117)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十一五”国家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子项目“通信与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建设(FIB070335-A7-08)”的资助支撑;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学的支撑和帮助;最后,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博士生导师胡修林教授作为主审对全书进行了审改,最后由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沈连丰教授审定。在此,向所有为本书的出版作出贡献的人们表示衷心感谢!
随着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的飞速发展,物联网的理论与技术水平也必将快速提升。在编撰过程中,尽管大家力求精益求精,及时吸纳最新的物联网研究成果及技术,但囿于编辑理论水平和时间所限,错误与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斧正。

Archiver| 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

GMT+8, 2024-11-23 20:42 , Processed in 0.046113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