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LTE牌照的发放使国内正式展开4G的网络建设和市场角逐,以便为即将到来的大数据时代铺平道路。 LTE时代,无线网络将呈现几大特点: 2G、3G和4G网络同时运行,网络厚度增加;室外宏站、室内小站、微站等形成立体覆盖网络,网络密度增加;多网协同和网络优化成为建设高性能LTE网络的关键。因此,运营商亟需易操作、高效率、低成本、灵活度高的天线方案来满足逐渐增多的网络优化需求。 传统机械下倾天线无法满足LTE网络要求,传统机械下倾天线通过在站点上调整天线机械下倾臂来控制天线下倾,此方案有三大缺陷: 1 无法满足所有频段下倾角“最优” 运营商同时运行网络增多,新站点获取却日益困难,运营商只能选择多频天线来满足部署要求。ABI报告显示,从全球的发展趋势看,多频天线应用比例将从目前的30%逐步增加到2018年的68%。 机械下倾的多频天线所有系统共用一个机械下倾角,当网络优化中调整其中一个系统的下倾角时,其他系统的的下倾角也会“被”调整,网络覆盖及性能也会受影响,从而使多频天线的所有网络无法同时达到“最优”性能。 2 机械下倾导致天线方向图畸变 随着移动宽带业务爆炸性增长,小区间干扰和用户体验成为关键,传统的固定电下倾角要实现不同的下倾角调整,只能采用机械下倾,机械下倾容易导致方向图畸变,致使小区间干扰增加,边缘用户速率下降,影响用户体验。 3 优化效率低、成本高 LTE时代的多网协同在增强网络覆盖的同时,也使网络“厚度”和“密度”增加。并且LTE网络采用同频组网方式,由于同频干扰对网络性能影响很大,需要频繁进行网络优化。为了进行网络优化,传统机械下倾天线需要逐站访问和调整,效率低,无法满足LTE网络长期进行网络性能优化的要求。 同时,降低成本是运营商永恒的追求。机械下倾在天线网络优化时需要上站优化,带来的站点准入、站点访问、上塔调整等成本,远远高于电调天线采购成本。 并且,在极端气候及恶劣天气下,人员很难上站点去优化网络。例如:科威特的夏季长达6个月,太阳直射温度高达80摄氏度,人工进行传统机械下倾天线的下倾角调整将面临极大困难。 综上所述,机械下倾天线因固有缺陷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远程电调天线以其高效率、低成本、易优化的优势正成为全球主流运营商的选择。 远程电调天线协助打造“精品”LTE网络
众所周知,远程电调天线可以通过在网管中心远程操作来控制远程电调单元(RCU)工作,从而调整天线的波束下倾角变化。 远程电调天线相对机械下倾天线有诸多优势:无需站点访问,不受气候及环境限制,可远程实时进行下倾角调整,效率高、成本低;优化灵活度高,各频段可以独立优化,均可达到最优网络性能;电下倾角调整时天线机械臂不动,方向图不畸变。 远端电调天线分为传统远程电调天线和即插即用远程电调天线。传统远程电调天线相关电调器件如RCU和级联线缆等外置,在实际应用中,大量的外置器件不易安装,同时器件之间的连接点也成为引起电调故障的不可靠部分。 为了避免传统远程电调天线的弊端,即插即用远程电调天线进行创新,将外置电调器件如马达、AISG级联线缆等内置,减少外部电调器件连接并增加可靠性,同时简化工程安装。目前,该方案已经成为电调天线主要发展趋势,并已应用于全球主流运营商网络之中。在人力成本高的欧洲,气候炎热夏季酷热的中东,靠近北极圈极寒的加拿大,即插即用远程电调天线以高可靠性、易安装、免配置,持续给客户带来价值。
LTE网络走向全电调时代 天线,在无线网络建网成本中占比不大,却是无线网络关键通道,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对无线网络质量有着决定意义。 作为未来自优化网络(Self-optimization-network)的基础,远程电调天线除具备高效、实时、远程优化等特点之外,还可以通过电调天线建立起来的连接RRU和网管的信号通道、以及成熟的电调方案协议,传输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比如智能天线存储权值信息、天线方向图信息、厂家信息、天线运行状态信息,为后续天馈系统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