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城市如何创新发展 2004年7月,美国费城首次提出了“无线费城计划”。很快,一股无线城市的建设高潮席卷全球。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经有超过600个城市开始或计划建设无线城市以满足公共接入、 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务的需要。从美国的华盛顿、纽约、旧金山,英国的伦敦,加拿大的安大略,到澳大利亚的珀斯,新西兰的惠灵顿,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德国的汉堡,新加坡,中国的台北、香港以及中国大陆,越来越多的城市都试图通过无线城市来寻求新的经济活力。 尽管“无线城市”展示了无限前景和巨大潜力,也为城市信息化水平和市民信息服务提供了很大的技术支撑作用,但是在无线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目前从全世界范围来看,能够很好的实现无线城市良性运营的还非常少。依靠政府财政投入来承担无线网络的运营已经给政府带来了很大的负担,使得很多城市不得不宣布暂停或者终止原先雄心勃勃的无线城市发展计划;而纯粹由企业运营的模式,经营效益很不乐观。为此大家都在纷纷寻找一条合适的无线城市运营模式,以便使得无线城市能够良性运营。 但是只从后期的运营模式上来解决问题是不够的,应该在初期规划和建设的时候就要能够解决无线城市的定位问题。目前之所以谈论无线城市的运营模式,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无线城市不能实现自身的良性运营。如果有足够的营收来支撑网络运营,则根本不需要探讨运营模式。而之所以无线城市不能实现很好的良性运营,则是因为没有很好的无线宽带应用来支撑运营。 一、无线城市的定位 无线城市发展这么多年以来,大家一直探讨运营模式,以期能够解决无线城市的运营问题。但是,无线城市究竟是什么?究竟能做什么?要做什么?这是一个定位问题。尤其在如今的3G业务已经开始逐步推广的时候,需要区分和传统运营商通过3G网络所能够提供的宽带接入的差异性。 1. 传统“无线城市”的服务提供 虽然最早的无线城市的定位是以提供公共接入、公共安全、公共服务为目的的。但是由于受限于网络综合服务能力,一般的无线城市都是以提供面向大众无线宽带接入为主要服务的。因此其运营收入也主要来自于大众宽带客户的接入收费。 2.典型案例分析——台北无线城市的运营 典型的如台北市的“无线台北”(WiFly),由统一集团旗下的安源通讯企业负责无线网络城市的建设与营运,于2006年基本完成了基础建设。曾经被评为全球第一大无线宽带城市、位列全球智慧城市之首的中国台北市无线城市项目。安源通讯企业对“WiFly”的运营主要是以无线宽带互联网应用为主,收取网络接入费。而以无线网络接入、应用服务、客户化终端应用为一体的无线综合应用一直没有很好的推广。 目前,WiFly项目已经陷入运营危机。WiFly项目在2006年开始收费时,曾宣称当年年底将有110万用户,而今天的用户数仅为当年规划目标的4.24%。而在近3年的运营中,用户数不仅没有增加,相反还流失了55万收费用户,流失率达到92.25%。 由此可见,单一的无线宽带网络接入是难以支撑无线城市网路的运营,也难以对用户产生很强的粘着度。尤其随着3G业务的推广和普及,无线城市在网络的综合能力和覆盖能力方面肯定无法媲美。 3. “无线城市”的应用定位分析 为什么要建设无线城市?尤其是在有了目前3G网络已经能够提供基本的无线宽带接入能力之后,还有必要建设无线城市网络吗?这是大家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无线城市区别于传统运营商提供的大众通信网络的就在于它应该是一个服务于“城市”的宽带无线通信专网,因此无线城市的服务应该定位在为“城市”服务。它提供的内容应该是围绕城市相关的,包括娱乐内容、政务信息内容、便民信息内容等;它服务的对象应该是城市管理者和市民;它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城市管理信息化的需要以及市民娱乐、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无线宽带网络接入提供。无论是应用形式,应用内容,还是网络,都要紧紧围绕着“城市”这个主题。 因此无线城市的应用定位应该是以“城市”信息化为主,同时以丰富的、便民的“城市”相关的信息内容服务于市民,而不是简单的无线宽带接入。 二、无线城市的新概念 什么是无线城市?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问题。就目前大家的认知来看,已经越来越认识到无线城市不只是简单的一张无线宽带接入网。只是建设一张覆盖城市的无线宽带网络,不足以支撑无线城市的概念,也不足以支撑人们对无线城市功能的期待。 无线城市应该是能够把城市的信息,通过无线宽带网络,传送到使用者手中。如何把信息内容传送到使用者手中,需要三个要素:网络平台,信息内容,应用平台。 1. 网络平台 无线城市的网络平台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高带宽 应该具有较高的无线宽带接入能力,能够支撑视频通信的业务。同时,针对城市信息化应用的特点,应该能够支撑上行较高的带宽。城市信息化的应用中,信息采集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需求。而且,信息采集已经从图文发展到视频,从非实时发展到实时的需求。因此,有保证的上行带宽的需求就更为重要。这也是无线城市专网区别公众通信网的一个重要特征。 (2) 热点或者热区的大容量需求 对于市民的生活、娱乐需求,需要重点解决的是一些热点和热区的大容量用户需求。这个大容量是建立在能够保证用户无线宽带接入的品质基础上的。目前的公众移动通信网络在满足热点用户接入上面临着平均用户带宽和用户接入数的矛盾。 (3) 具有较为全面的全城覆盖性 无线网络的特点就是要满足用户随时随地可以接入网络,这样才具有可用性,才能满足用户对于移动、漫游的需要。只实现热点的覆盖,既不能给市民用户带来很好的网络使用随时随地的便利性,也不能满足城市信息化管理的需求。 2. 应用平台 无论是对于城市管理信息化,还是对于市民在生活、娱乐的需求方面,如何把有用的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送到终端,在信息内容和传输网络之间,还需要平台来实现整合处理。如视频采集的监控平台,便民信息查询的平台,适用于移动终端用户观看的视频播放平台等等。 3. 信息内容 城市的信息内容有很多,但是,使用者却不能在有需要的时候很方便的获得这些信息内容。如政务信息、便民信息、娱乐内容、城市管理的信息等。无线城市就是要使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通过应用平台和无线宽带网络,把信息内容和用户之间实现零距离接触。同时,通过后向收费和内容收费,降低或者减免网络接入费,将更加能够促进无线用户的使用,提高用户的附着度。 三、无线城市的网络 虽然无线城市不等同于无线宽带网络,但是一张能够满足无线城市应用需求的无线宽带网络是基础。因此如何规划建设好无线宽带网络,将是非常重要的。在确定了无线应用定位之后,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无线宽带技术来建设,以满足应用的需求。 1、多种无线宽带技术的融合使用是无线城市应用的需要 无线城市的发展源于无线宽带技术的成熟,作为城市范围内的无线网络通信手段,无线宽带技术可以提供多种切实可行的应用。最早的一批无线城市都是采用建设WiFi网络建设来覆盖城市。WiFi的优点在于可以提高很高的带宽,且可以使用免申请频率、建设方便。但是WiFi技术覆盖有限,对于面向整个城市的城域网建设上难以达到很好的覆盖效果,在覆盖面上存在着限制,而且移动性差。因此,初期的无线城市建设都是以热区+热点的方式来建设的,并不是进行无缝覆盖。同时,由于WiFi覆盖范围小,因此在开阔区域的网络建设点位密集,对回传线路的需求很高。 如何突破WLAN的传统"热点"结构,提供大面积无线"热区"授盖和真正平滑漫游能力?无线Mesh接入技术作为新一代的无线局域网技术应运而生。相对于WiFi,Mesh技术在组网方式、传输距离以及移动性上都有很大的改进,它能够在某一城市地区或大型园区的整个范围内,实现WiFi的轻松扩展与延伸。但是MESH技术在无线回传中继方面的稳定性方面以及多跳之后的带宽能力和通信延迟方面存在着缺陷,尤其是MESH技术在多跳之后,提供的带宽能力就比较有限。 WiMAX技术是一种无线宽带城域网技术,非常适合大面积的网络覆盖需求,同时能够提供相对于目前其他宏蜂窝通信技术更大的带宽。尤其是在移动性方面、安全性方面、可靠性方面,与WiFi技术相比,有更好的优势。但是在建网方便性以及初期投资规模上,有着不小的制约。在业务应用方面,市场上WiMAX终端的保有量将是制约WiMAX作为面向大众用户的无线宽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单扇区容量方面,则比WiFi技术低。 McWiLL(Multi-Carrier Wireless Information Local Loop,多载波无线信息本地环路)是国内自主研发的移动宽带无线接入(BWA)系统,也是SCDMA综合无线接入技术的宽带演进版。McWiLL技术是与WiMAX相当的一种技术,也是面向城域网覆盖的无线宽带技术,除了支撑高速移动,高带宽接入的特征外,McWiLL最大的特色是可以同时支撑语音业务、数据业务、多媒体,是窄带宽带一体化的无线宽带接入系统。 从以上分析看,几种技术各有优缺点。WiFi技术适合热点的覆盖,可以有效的解决无线网络的带宽和容量问题;而无线MESH技术则适合于覆盖大面积开放区域(有线传输中继比较难以到达)的无线热区网络解决方案。WiMAX和McWill是适合城域网覆盖的技术,能够提供城市全覆盖的无线宽带接入,满足高速移动性的需求。单一的技术难以满足无线城市既要考虑高带宽的接入需求又要考虑全市的无缝网络覆盖的需求,因此只有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使用不同特点的技术,在无线城市的覆盖建设中实现有效的互补。 2、多种网络融合使用有助于快速提高无线城市网络的可用性 建设一张无线宽带城域网,实现全城的无缝覆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同时,投资规模也非常巨大。因此如何结合现有的公众移动通信网络来完善无线城市网络将非常有意义。现有的公众移动通信网络,在覆盖上已经非常完善,能够实现全城的无缝覆盖,但是带宽上受限,因此可以用于一些窄带采集信息的无线传输。同时,随着3G网络的建设,也可以在一些无线宽带盲区进行互补使用。而无线宽带网络首先要专注的是实现高带宽的接入能力,主要是一些热点和热区以及户外道路上和室内重要区域的网络覆盖。通过两者的结合,将能够快速的实现覆盖和接入带宽兼有的无线城市网络。 另外,随着移动多媒体广播网络的发展,如何与移动多媒体广播网络融合来提供业务能力,也将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