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总结 1、概述1.1 控制信息1.1.1 控制相关信息控制相关信息:包括各种信号和控制信息。 · 信号:用于终端与基站建立联系 · **控制信息**:在**传送业务信息时起控制作用** 1.1.1 控制相关信息的分类控制相关信息的分类: 控制相关信息的分类 1.1.3 信令(1) 有线通信系统中的信令 根据控制信息与业务信息的传输方式,可以分为: · 随路信令:信令与业务信息采用相同的传输路径,对此又可细分为: · 随路插入信令 · 随路混合信令 · 随路分离信令 · 共路信令:信令与业务信息采用不同的传输路径,其中最著名的为SS7,即7号信令,7号信令单独组成了一个信令网。 根据信令的作用区域划分: · 用户线信令 · 局间信令 (2)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令 分类: · 随路信令 · 共路信令 基站eNB使用随路和共路两种信令,终端UE只使用随路信令。 eNB与UE之间的信令属于用户线信令。 分析LTE网络中的信令与业务传输情况: **LTE的核心网(EPC)包括5大网元**: · MME:移动性管理实体,是EPC的关键网元,负责管理和控制,相当于班长;、 · SGW:服务网关,是EPC的重要网元,负责处理业务数据流; · PGW:PDN网关,服务关于PDN(分组数据网)的接口; · HSS:归属用户服务器,是EPC的关键网元,与HLR一样担当数据库的角色,负责存储用户信息 · PCRF: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与QoS的控制相关。 eNB与EPC之间采用S1接口,基于共路信令 eNB与eNB之间采用X2接口,基于随路混合信令 eNB与UE之间采用Uu接口,基于随路分离信令 重点关注Uu接口上传输的上层信令和底层指令 1.2 控制信道在LTE系统中,主要通过控制信道来传送底层指令。 按分层方式对控制信道进行分类: ① 物理控制信道:承载控制信息 ② 逻辑控制信道:传送用户专用信令 物理控制信道就是承载控制信息的物理信道。 LTE系统中的控制信息 在LTE中使用如下4种物理控制信道来承载下行方向上的底层指令: LTE系统中的下行物理控制信道 在LTE中使用如下2种物理控制信道来承载上行方向上的底层指令: LTE系统中的上行物理控制信道 2、LTE的下行物理控制信道2.1 PBCH(广播物理信道)PBCH的作用是广播系统的关键信息,只广播最重要的信息,如下行带宽、PHICH的格式、天线端口数目等。 服务于整个小区的所有终端用户。 2.1.1 PBCH承载的信息PBCH广播的信息内容,称为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主信息块)。因此,PBCH承载的控制信息是MIB。 eNB每40ms(4个无线帧)广播一次MIB。 一个MIB长度为24bit,包含以下内容: · 下行带宽:3bit,对应6种频点带宽 ·PHICH的位置:1bit,对应常规或扩展的取值 · PHICH的参数:2bit,代表PHICH的参数Ng · SFN(System Frame Number):8bit,表示SFN的高8位,低2位利用扰码进行判断(见2.1.2 过程描述中的4、)。一个SFN帧由10个子帧组成,长度为10ms,编号为0~1023 · 预留比特:10bit 2.1.2 PBCH的处理流程PBCH的处理过程 过程描述: 1、CRC处理:将eNB的天线端口数作为CRC掩码,长度为16bit,与MIB的内容进行XOR处理 2、信道编码:合并MIB与CRC掩码处理后的结果,得到40bit的数据,采用1:3咬尾卷积的信道编码,得到120bit的数据 3、速率适配:把120bit的数据重复16次,得到1920bit的数据 4、加扰:扰码采用Gold序列,利用扰码可以判断当前无线帧的位置,从而得到SFN的低2位 PBCH的CRC掩码 PBCH采用的扰码与CRS采用的扰码存在如下的区别:① PBCH扰码的初始值为 ② PBCH以每4个无线帧为周期,而CRS以1个无线帧为周期 2.1.3 PBCH的时频分布MIB PBCH是承载MIB的,因此PBCH的时频分布可以理解为MIB的时频分布。 PBCH占用的时频资源: ① 从频率上看,一个PBCH,占用72个子载波,相当于6个RB的带宽② 从时间上看,PBCH位于无线帧的第一个子帧的第二个时隙的第1-4个OFDM符号,每10ms占用一次,因此,一个周期(40ms)发送4次PBCH PBCH还为4天线端口的CRS预留了位置,即8个RE,故PBCH占用一个SB中的 。 因为,从频率的角度,一个无线帧的PBCH分布在6个SB,因此,一个无线帧中的PBCH一共占用 。 在QPSK调制下,一个无线帧中的PBCH可承载480bit的数据。 MIB的广播周期为40ms,需要广播的数据量为1920bit。 MIB的广播周期对应4( )个无线帧,因此,每次广播,PBCH一共占用960( )个RE,正好可以承载1920bit的数据。 NOTE:对于终端接收而言,由于在广播周期中,一共发送了4次MIB,且后3次的MIB均为第1次MIB的重复,因此UE只需要接收一个无线帧上的MIB即可。 2.2 PCFICH(控制格式指示物理信道)专门广播关键的子帧格式信息,即一个子帧中可以用于承载下行控制信道的OFDM符号数目。 服务范围? 2.2.1 PCFICH承载的信息PCFICH只承载2bit的CFI(Control Format Indicator,控制格式指示),即PDFICH承载的控制信息为CFI。 CFI用于指示控制区占用的OFDM符号数量 在 第一章 时频结构中提到, 下行控制信道分布在子帧的控制区,控制区占用了子帧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OFDM符号到第N个OFDM符号,其中 就等于CFI。 有关N,即CFI的取值为: ①当频点带宽大于1.4MHz时, 可以是1、2或3; ②对于TDD的特殊子帧, 只能取1或2,因此TDD特殊子帧的第三个OFDM符号要用于传输主同步信号。 控制区占用的OFDM符号数,可以使用Matlab LTE ToolBox中的函数定义如下所示: enb.CFI = 2; % 表示控制区占用子帧的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OFDM符号到第2个OFDM符号 2.2.2 PCFICH的处理流程PCFICH的处理过程 过程描述: 1、块编码: CFI块编码 2、 加扰:使用Gold序列作为扰码,初始值为: 3、QPSK调制:对加扰后的32bit数据进行调制,得到16个调制符号 4、资源映射:将16个调制符号映射到每个子帧的第一个OFDM符号的16个RE上。 将16个RE,分为4组,则每个4个RE,构成一个REG(Resource Element Group)。 REG(Resource Element Group):为同一个OFDM符号内4个连续的子载波。 注意:这个**连续**需要**忽略**CRS占用的RE以及为CRS留空的CRS。 2天线端口下的一个SB内REG(CFI=3)的分布 如上图所示,在第一个OFDM符号中由于CRS的存在,因此只能部署2个REG,而在第2个和第3个OFDM符号中可以部署3个REG。 2.2.3 PCFICH的特点① PCFICH占用的4个REG在频点带宽上均匀分布,实现了频率分集,如下图所示: 图1、FDD双工方式,单天线端口下的PSS、SSS、CRS、PCFICH(RB=6)的时频网格,PSS=0.2,SSS=0.4,CRS=1.0,PCFICH=0.5 图2、FDD双工方式,单天线端口下的PSS、SSS、CRS、PCFICH(RB=25)的时频网格,PSS=0.2,SSS=0.4,CRS=1.0,PCFICH=0.5 上面两个图的区别就在于频点不同,图1为1.4MHz,图2为5MHz。虽然频点带宽不同,但最后生成的PCFICH的数目相同,都是16个RE。不过,REG之间的间距有所差别,PCFICH资源分配的基本思想是在全系统带宽上尽可能均匀地分配4个REG。 ② 每个REG在频率上的起始位置与PCI有关,因此如果小区的PCI不同,PCFICH就可以在频率上错开。如下图所示: FDD双工方式单天线端口下的PSS、SSS、CRS、PCFICH(PCI=0)的时频网格,PSS=0.2,SSS=0.4,CRS=1.0,PCFICH=0.5 FDD双工方式单天线端口下的PSS、SSS、CRS、PCFICH(PCI=1)的时频网格,PSS=0.2,SSS=0.4,CRS=1.0,PCFICH=0.5 2.3 PHICH(HARQ指示物理信道)eNB向UE反馈与上行HARQ相关的ACK/NACK信息。 服务范围是一个终端用户。 2.3.1 PHICH承载的内容PHICH承载的内容是HI(HARQ Indicator,HARQ指示),对应1bit的ACK/NACK信息。其中,"1"对应ACK,"0"对应NACK。 ACK/NACK消息是eNB对UE上行HARQ的反馈。PHICH是终端专用的。 由于是反馈消息,因此HI与对应的上行HARQ有明确的时间关系,称为时序。 FDD和TDD两种双工方式的时序有明显的区别。 ① FDD双工方式中的时序关系 在FDD中,时序关系固定。基站在后面的第4个下行子帧发送的HI上给出当前HARQ的反馈。 FDD双工方式中的时序关系 ② TDD双工方式中的时序关系 在TD-LTE中,HI的时序需要特别设定。 a、当上、下行配置为2:2时 TD-LTE中HI的时序关系(2:2) 当上、下行配置为2:2时,后续的第4个或第6个下行子帧上的HI给出当前上行子帧的HARQ反馈 b、当上、下行配置为1:3时 TD-LTE中HI的时序关系(1:3) 当上、下行配置为1:3时,固定后续的第6个下行子帧上的HI给出当前上行子帧的HARQ反馈 2.3.2 PHICH的处理流程PHICH组:由于PHICH承载的HI内容很少,并且每个终端的HI是专用的,不能混淆。因此为了提升传送效率,将多个PHICH集合成一个PHICH组。PHICI组中多个PHICI可以映射到同一个RE上,即一组PHICI在RE上被复用。 既然,一组PHICH被复用,大家就需要考虑如何解复用。 在无线通信中,最常见的复用方式就是使用正交序列。 一组PHICH中有多少个PHICH? 使用**常规CP**,每组最多8个PHICH;使用**扩展CP**,每组最多4个PHICH。 一组PHICH中没有PHICH也是可以的。 PHICH的处理流程 流程描述: 1、每个终端的HI经过1:3的重复编码,变成3bit的数据 2、3bit的数据经过BPSK调制,得到3个符号 3、eNB对不同UE的3个符号进行码分复用(CDM),采用四阶的Walsh码作为正交码,处理后,3个符号变成12个码片 4、CDM处理后的码元要进行 加扰处理,来避免不同小区的干扰,使用 Gold序列进行加扰, 周期为1ms, Gold序列的初始值为 5、将不同UE的码片叠加得到了12个符号,将符号分成3组,映射到3个REG上 疑问:为什么PHICH的Gold序列的初始值也涉及 ,但是是以子帧进行循环? 码片:编码信号。 PHICH的映射的特点: ① 3个REG在频域上均匀分布,即频点越大,REG之间的间隔也越大,可以实现频率分集的效果,提高了接收HI的可靠性; ② 12个RE不需要局限在控制区的第一个OFDM符号上,可以扩展到控制区的所有OFDM符号上。 PBCH承载的MIB信号包含有关PHICH的信息比特:PHICH的位置(1bit)、PHICH的参数Ng(2bit) **PHICH的位置**:有两种取值。等于**常规**时,表示**PHICH只能出现在控制区的第一个OFDM符号**上;等于**扩展**时,表示**PHICH可以扩展到控制区的所有OFDM符号上** **PHICH的参数Ng**:有4个取值,分别是1/6、1/2、1或2。决定了PHICH组的数目N PHICH组数的计算公式(FDD常规CP): ,其中, 表示频点带宽对应的RB数目。 2.3.4 PHICH的特点①每个REG在频率上的起始位置与PCI有关,因此如果小区的PCI不同,PCFICH就可以在频率上错开。如下图所示: FDD双工方式单天线端口下的PSS、SSS、CRS、PCFICH、PHICH(PCI=0)的时频网格,PSS=0.2,SSS=0.4,CRS=1.0,PCFICH=0.5,PCFICH=0.8 FDD双工方式单天线端口下的PSS、SSS、CRS、PCFICH、PHICH(PCI=1)的时频网格,PSS=0.2,SSS=0.4,CRS=1.0,PCFICH=0.5,PCFICH=0.8 ②PHICH占用的4个REG在频点带宽上均匀分布,实现了频率分集,如下图所示: FDD双工方式单天线端口下的PSS、SSS、CRS、PCFICH、PHICH(RB=6)的时频网格,PSS=0.2,SSS=0.4,CRS=1.0,PCFICH=0.5,PCFICH=0.8 FDD双工方式单天线端口下的PSS、SSS、CRS、PCFICH、PHICH(RB=25)的时频网格,PSS=0.2,SSS=0.4,CRS=1.0,PCFICH=0.5,PCFICH=0.8 2.3.4 有关PHICH的思考在上行链路中,直接用PUCCH承载HI信息作为对下行链路的HARQ的反馈。 那么在下行链路中,为什么不能直接用PDCCH承载HI呢? 因为上行链路承载的信息少,而下行链路承载的信息多,单独使用PHICH承载HI,可以提高信息处理效率。 2.4 PDCCH(下行控制物理信道)eNB发送与业务调度相关的信息。 PDCCH上承载的信息为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与某个终端或某组终端相关。 2.4.1 DCI的种类DCI一共有4种,分别为: · 0:上行调度 · 1: 下行调度(单层) · 2:下行调度(多层) · 3: 上行功率控制 每种类型的DCI又可以细分为多个小类: DCI的类型以及对应的用途和包含内容 DCI有多种类型,每种不同的不同的类型又携带不同的数据。因此,在一个具体的情况下,到底应该使用哪种DCI? 在具体的情况下,关于DCI的选择,与如下两个参数有关: · RNTI(Radio Ner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无线网临时标识):在UE与eNB的信令连接建立后,eNB将为UE分配一个**C-RNTI(16bit)**,作为**UE在无线网中的唯一标识** · TM(Transmission Mode) 2.4.2 DCI下发的参数DCI的内容包含多种参数,以下为一些比较重要的参数: ① 资源分配类型 资源分配类型表示如何以RB为单位来描述分配给用户的时频资源。 由于用户的可用资源就在DCI所在的子帧上(?),因此,时间信息已经隐含在DCI中了,eNB只需要用RB描述分配给用户的频率资源即带宽就可以了。 用RB描述分配给UE的带宽的方式有如下两种类型: · 类型0:采用位图(Bitmap)方式,1bit只是一个RBG,表明该RBG对应的带宽是否可用。当频点带宽为10MHz,LTE系统定义了17个RBG,每个RBG包含3个连续RB;当频点带宽为20MHz,LTE系统定义了25个RBG,每个RBG包含4个连续RB · 类型1:将RBG划分为多个子集,子集数目等于RBG包含的RB数,因此类型1的带宽分配精确到单个RB。缺点是不能覆盖所有RB(?) ② 调制与编码方式 LTE系统中业务数据的处理单位为传输块(TB),TB的大小可变,与调制编码方式相关。 调制编码方式的参数为 共5bit,是确定TB的关键参数。 2.4.3 PDCCH的处理流程由于在QPSK调制下,1个REG最多只能承载8bit的数据量,对于PDCCH而言,这个承载数据量太小,因此考虑使用CCE。 PDCCH在一个或多个连续的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控制信道分配单位)上传输,即PDCCH映射到CCE上。 一个CCE包含9个连续的REG,一个REG包含4个**连续的**RE。 在QPSK调制方式下,一个REG可以承载8bit的数据量,则一个CCE可以承载72bit的数据量。 PDCCH的处理流程 其中,加扰使用的Gold序列的初始值为: ,周期为1ms 由于DCI的类型众多,长度也不一样,因此可以根据DCI大小来选择合适的PDCCH格式。LTE定义了4种PDCCH格式,如下: PDCCH格式 2.4.4 有关PDCCH的问题承载DCI的PDCCH的位置在每个子帧中是不同的,取决于在eNB侧CCE的下标。 但是UE不知道CCE的下标,UE必须通过 blind decoding得出PDCCH的位置。 如何进行 blind deco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