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门户论坛百科APPEN| 举报 切换到宽版

亚星游戏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亚星游戏官网-yaxin222  大校

注册:2007-12-12
发表于 2022-4-12 15:05:46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数字技术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引领型城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活动。
第三条 数字经济发展应当遵循创新驱动、数据赋能、系统协调、开放融合、绿色低碳、普惠共享、聚焦产业、应用先导、包容审慎、安全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 数字经济发展应当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核心,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数据资源价值化,提升城市治理数字化水平,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构建数字经济全要素发展体系。
数字产业化主要促进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等的发展;产业数字化主要促进工业数字化、建筑业数字化、服务业数字化、农业数字化等的发展。
第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数字经济促进工作,建立领导统筹协调机制,建立数字经济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定和实施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工作措施,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工作要求报告本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第六条 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推进、协调、督促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工作,并组织实施本条例。
市发展改革、科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市场监管、统计等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数字经济发展相关工作。
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数字经济发展相关工作。
第七条 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规划和自然资源、科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等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应当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相关规划在本领域的安排部署,并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其他专项规划,以及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相衔接。
第八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推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优化各片区的功能布局,支撑数字经济相关政策和制度创新在试验区先行先试,建设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营造数字经济良好生态。
第九条 本市积极融入全球数字经济体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及其他国际合作平台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构建数字经济开放体系。
第十条 本市鼓励和支撑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基金会、新型智库等组织和个人参与数字经济发展活动。
第二章 数字产业化
第十一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科技、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和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应当协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完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在以下领域推动关键数字技术攻关与突破:
(一)集成电路、核心零部件与元器件、新一代半导体、关键装备材料、基础App、基础算法、核心算法、工业App等基础领域;
(二)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数字孪生、高性能计算、边缘计算、虚拟现实、增强现实、量子信息、卫星导航、类脑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
(三)其他关键核心技术领域。
对于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数字经济领域重大攻关项目,市人民政府可以通过下达指令性任务等方式,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支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实施数字技术与生物技术、材料技术、工程技术等其他技术领域的跨界融合,鼓励建立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推动协同创新。
第十二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等部门和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应当推动建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工程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创新平台。
市科技、工业和信息化、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当支撑科技研发与常识生产数字化转型,建设可共享的科技大数据集和常识图谱服务平台,推动设计、实验、分析、检验、专利申请、成果转化等科技研发全过程数字化,探索数字化条件下的科技创新和常识生产新模式。
第十三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支撑开展数字经济发展相关理论研究,鼓励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企业等参与制定数字经济国际规则、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自主制定数字经济企业标准、团体标准。
市、区人民政府及市场监管部门应当支撑发展数字技术相关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和标准试验验证平台,完善数字技术和设备的检测验证、标准制定、技术培训及咨询服务等功能。
第十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等部门和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应当统筹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推进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和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应用,构建数据、算法、算力协同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链。
市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当推动建设人工智能算法创新机构和算法平台体系,鼓励和支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和其他组织开展算法基础研究和算法技术创新,建立算法应用转化体系,构建面向各类应用的共享算法库,建设国际化算法开源平台和开源社区,参与制定算法标准和测评体系,探索首席算法师制度。
第十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科技等部门和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应当统筹推动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培育壮大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装备、应用等产业链,推进新一代半导体及智能传感器等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支撑建设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的优质项目和产业集聚区。
第十六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工业和信息化、科技等部门应当统筹推动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支撑高端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机器人、精密仪器、智能车载设备、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医疗设备、金融电子设备、智能照明等产业发展,推动制造装备、生产线、车间、工厂等的智能化改造,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航空航天、智能无人飞行器、超级工厂系统等新型智能装备产业。
第十七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工业和信息化、科技等部门应当统筹推动超高清视频及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培育壮大前端采集、内容制作、编码解码、传输存储、终端呈现、行业应用全产业链,发挥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作用,建设产业发展集聚区。
第十八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工业和信息化、科技等部门应当统筹推动App与信息服务业创新发展,培育壮大基础App、工业App、新兴平台App、行业应用App、互联网服务、地理遥感信息及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数据安全服务等产业链,推进App与信息服务产品迭代和开源,支撑建设高水平App特色园区,构建自主创新的基础软硬件产业生态。
第十九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应当统筹推动新一代通信产业创新发展,加强通信芯片、基站、天线、终端、关键器件、制造工艺、关键材料等研发及产业化,支撑企业拓展新一代通信技术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创新应用,培育量子信息产业。
第二十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学问广电旅游、资讯出版、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商务等部门应当统筹推动数字创意产业创新发展,培育壮大数字音乐、动漫游戏、数字视听、数字影视、数字出版、互动新媒体、网络文学、创意设计服务等产业链,推动数字创意产业与制造业、教育、学问、商业、旅游及健康等领域跨界融合,推动数字创意设备制造业发展,支撑建设各类特色数字创意产业园,鼓励探索创意车间、创意集市、创意云平台等数字创意新模式和新业态。
第二十一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当统筹推动平台经济与共享经济创新发展,支撑企业建设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等互联网平台,推动平台企业建立数据开放机制,鼓励探索共享设备、共享车间、共享工厂、共享科技资源、共享物流、共享出行等共享经济新型组织模式。
市场监管、公安机关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督促平台经营者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交易规则及监管规则,完善服务协议,依法依约履行商品和服务质量保障、平台从业人员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等责任。
相关行业组织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定平台运营的基本规则,引导行业内互联网平台经营者建立健全平台管理规则和制度,促进平台生态开放与互联互通。
第三章  工业数字化
第二十二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应当推动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船舶与海工装备、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与精细化工、服装、家居、美妆、食品饮料等传统优势制造业和其他工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鼓励工业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第二十三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推动建设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工业互联网内外网络,推进建设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广州)和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广东分中心;支撑建设跨行业跨领域及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健全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
第二十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科技、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应当鼓励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支撑设计仿真、离线编程、混合建模、智能感知、高性能控制、人机协作、精益管控等关键核心共性技术攻关,推进增材制造、超精密加工、绿色制造等先进工艺技术开发,加快制造载体、产业供应链、制造全过程等层级的系统集成技术突破,推动关键核心数字技术在设计、生产、物流、销售、管理、服务等制造全生命周期的应用。
第二十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推动工业互联网普及应用,推进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支撑工业设备和业务系统应用云计算和平台资源。
市、区人民政府及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培育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推广建设柔性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培育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第二十六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工业和信息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应当推动大型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培育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推进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带动产业集群上下游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商务等部门应当协同平台经营者、产业联盟、行业协会、产业园区管理机构等,合作建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提供数字化转型相关咨询、培训、方案设计、测评、检验、融资对接等服务,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
第二十七条 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科技等部门应当推动工业设计数字化发展,促进工业设计资源共享、工业设计空间开放共用,形成完善的工业设计服务体系;支撑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智能设计,推广应用工业设计App。
第二十八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统筹推进智慧园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共享,提升园区公共服务、产业集聚、人才服务、创新协同等智慧化服务水平;支撑建设全程感知的一体化智慧园区管理平台;鼓励智慧园区系统开发服务商、行业协会等组织建立智慧园区建设和管理标准。
市、区人民政府及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应当推进产业集群数字化改造,促进产业集群利用工业互联网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连接,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关联企业、产业基金等组建产业联合体,开发推广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促进产业集群一体化协同发展。
第四章 建筑业数字化
第二十九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住房城乡建设、科技、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水务、林业园林等部门应当鼓励数字建筑科技创新,支撑建筑智能设备、建筑机器人、建筑物联网、集成建造平台等创新与应用,推动建筑部品部件工艺制造、新型传感感知、工程质量检测监测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应用。
第三十条 住房城乡建设、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水务、市场监管、林业园林等部门应当促进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推进建筑信息模型等数字技术在建筑勘察、设计、施工、运维、管理等建筑全过程的集成应用;发展装配式建筑等新型建筑工业化,推动建立以标准部品部件为基础的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生产体系。
第三十一条 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务、林业园林等部门应当推动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数字建筑服务商,支撑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探索建筑部品部件、材料供应等领域的数据共享机制。
第三十二条 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务、林业园林等部门应当鼓励建设工程参建单位推行数字化工地管理模式。鼓励施工单位建设应用数字化工地管理平台,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实现施工全过程智能化。
第三十三条 住房城乡建设、规划和自然资源等部门应当推动实施建筑工程审批监管体系的数字化改造,建立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报建审批、施工图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备案、工程档案管理等工作机制。
与法定工程技术图纸信息一致的建筑信息模型可以一并用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与法定工程技术图纸一并进行监管。通过审批的建筑信息模型应当在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汇聚,实现数据融通联动。
第五章 服务业数字化
第三十四条 商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地方金融监管等部门统筹推动专业市场数字化转型,鼓励专业市场运营服务商、商户应用数字技术提高运营管理能力,培育专业市场数字化转型服务提供商,支撑建立专业市场数字化转型协同创新组织,推进专业市场与产业互联网、智慧供应链、数字营销、数字金融等渠道资源深度融合,促进需求端与供给端及产业上下游互联互通,运用数字技术强化专业市场和商品的品牌效应。
第三十五条 商务部门应当会同市场监管、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推动零售、超市、商圈等传统商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电子商务新业态,支撑数字广告等数字营销业态发展,推动传统本土品牌、老字号数字化推广,推进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促进酒店、农贸市场、家政、维修、休闲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第三十六条 商务部门应当会同交通运输、地方金融监管、港务、空港委等部门统筹推动跨境电商发展,鼓励跨境电商运营商应用数字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培育跨界电商综合集成服务商,支撑跨境电商关联企业参与国家数字“一带一路”计划,促进跨境电商系统与海关、金融、税务、口岸及综合保税区等数字化系统相衔接,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
第三十七条 商务部门应当会同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地方金融监管、学问广电旅游等部门统筹推动会展业数字化转型,支撑会展运营方和参展商创新线上会展服务模式,培育数字会展服务提供商,推动线上线下会展服务融合,促进会展业与跨境电商、专业市场、数字营销、智慧供应链及智慧文旅等平台协同发展。
第三十八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应当推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数字金融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设金融科技产业聚集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等金融新业态,推进企业信用信息与融资平台的对接,完善数字金融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体系;按照国家规定推进数字人民币应用;探索开展数据资产的质押融资、保险、担保、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服务。
市、区人民政府及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应当完善数字经济金融服务体系和风险保障机制,拓宽数字经济市场主体融资渠道,支撑数字经济领域有条件的企业上市,扩大金融服务跨境合作。
第三十九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发展改革、交通运输、商务、邮政管理、港务、空港委等单位应当促进城乡物流体系数字化改造,推进货物、车船、飞机、场站等物流要素数字化;支撑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物流综合数字化平台,提升供应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支撑物流园区、仓储设施等普及应用数字化技术和智能终端设备;完善城乡社区物流配送中心和智能末端配送设施。
市、区人民政府及商务、港务、空港委等单位应当促进国际物流的数字化,支撑智慧口岸建设,完善广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系统功能,推动智慧卡口、无纸化报关等智能通关系统建设;支撑相关企业参与国际铁路运输、海上运输等物流数字化平台建设与对接。
第四十条 教育部门应当建设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促进教育数据和数字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开放、流通,强化农村、偏远地区及对口支援地区教育数字化建设。
教育部门应当推动人工智能教育普及,规范和发展在线教育,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保护学生视力和身心健康,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不得超过国家有关规定。
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参与教育数字化建设与服务。鼓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投入建设和运营,培育智慧教育新业态新模式。
第四十一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卫生健康、医疗保障、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当支撑医疗卫生机构数字化改造,促进智慧医疗便民服务;推进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签约家庭医生的智慧医疗一体化建设;优化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体系建设,提升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互认水平,完善健康医疗信息标准规范体系;推进数字技术在医学检验检测、临床诊断辅助决策、远程医疗、个人健康管理、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医院智能化管理、卫生监督执法、疾病预防和干预等领域的应用;发展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学检验和互联网药店等新模式。
第四十二条 学问广电旅游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城市历史学问项目数据库,推动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学问馆等学问场馆的数字化改造,鼓励对学问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开发。
学问广电旅游部门应当支撑智慧旅游景区建设,鼓励开发数字化旅游产品,提供智慧化旅游服务,培育云旅游等网络体验与消费新模式,促进旅游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体育部门应当推动数字化全民健身体系建设,推进体育场馆和设施管理数字化改造,完善训练赛事和市民健身运动的数字化服务体系。
第四十三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民政、卫生健康、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应当支撑智慧健康养老和助残产业发展,促进养老、助残服务机构数字化改造,建设养老、助残公共服务数字化平台,探索建立政府、服务机构、居家社区养老一体化的新模式,满足家庭和个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交通运输、卫生健康、民政、体育、学问广电旅游等部门应当坚持智能创新与传统服务相结合,引导社会力量关注老年人、残疾人的信息需求,扩大适老化数字技术和智能产品的供给,满足老年人、残疾人在出行、就医、消费、文体等高频服务事项中运用数字技术的基本需要,同时保留老年人、残疾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
交通运输、卫生健康、民政等部门应当强化应急突发事件响应状态下老年人、残疾人的信息服务保障,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应急救援措施。
第四十四条 商务、市场监管、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应当推进数字技术在餐饮业的创新应用,促进数字餐饮发展;支撑开展食材溯源供应链数据共享服务,支撑建设餐饮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数控化烹饪设施建设。
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建立餐饮单位食品安全数字化监管系统,联合教育等部门对学校食堂等重点场所推行在线监测。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学问广电旅游等部门应当鼓励以数字化方式培训粤菜师傅和传播地域餐饮学问,提升广州餐饮业的影响力。
第四十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支撑法律服务、会计、审计、人力资源、咨询、评估、科技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业数字化转型,鼓励专业服务业企业与数字技术创新平台、大数据中心等机构的对接,培育新型服务模式,推动专业服务业与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数字农业等领域融合发展。
第六章 农业数字化
第四十六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农业农村、科技等部门应当鼓励数字农业技术创新,支撑农业信息智能分析决策、遥感监测、地理信息、农机自动化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分析检测和冷链物流等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建设智慧农业云平台和农业大数据平台;加强农业机器人、无人机等技术和装备的创新与应用,数字农业装备纳入本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范围。
第四十七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农业农村部门应当依托国家种业大数据平台,建设种业智能服务平台,推动种质资源、科研平台、育种和生产基地、种业企业及用种大户等现代育种要素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加快数字技术在花卉、蔬菜、热带水果、水产等地方特色的种质资源研发、保护、交易中的应用,加强种业数字化可追溯管理。
第四十八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农业农村部门应当支撑数字农业技术在种植业中的应用;支撑智慧农场、数字田园、智慧农业公园建设,发展智能车间农业,推动智能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种植上的集成应用,推进种植业生产经营智能化管理。
第四十九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农业农村部门应当促进禽畜、水产等本地特色优势养殖业的数字化转型,加快育种管理、环境控制、精准投喂、疫病防控、远程诊断、废弃物处理、质量追溯等数字化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应用,构建数字化养殖生产、销售、管理和服务系统。
第五十条 农业农村、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当支撑农产品加工与流通领域配套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推广农业物联网应用;推进农产品大数据平台和农产品数字化交易平台建设,加快农产品市场的数字化改造;发展定制农业、云农场、智慧休闲农业等农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撑发展农村电商,促进农产品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发展。
第五十一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农业农村等部门应当培育和促进数字农业企业及第三方服务商发展,探索数字农业技术集成应用和产业化模式,推广数字农业技术标准规范应用,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第五十二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网信、农业农村、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应当坚持数字基础设施的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加强农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通信网络设施建设;完善信息终端和服务供给,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推进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等乡村治理数字化;加强农民数字素养培训,提高农民数字化种养和经营的技能,增强农民网络安全防护意识。
第七章 数字基础设施
第五十三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设计等相关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实现信息通信网络及广播电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
市工业和信息化、通信管理等部门应当统筹推进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础电信及广播电视业务经营者应当做好基站、网络、室内分布系统、多功能智能杆塔、汇聚机房规划建设。供电企业应当做好信息通信及广播电视网络配套电力设施容量预留和建设工作,保障通信基站及广播电视设施供电工作。建设单位应当预留和开放信息通信及广播电视网络基础设施所需的站址位置、空间、电力、传输等资源。
建设单位、业主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等应当为电信及广播电视业务经营者使用建筑规划用地红线内的配套信息通信及广播电视网络基础设施提供平等接入和使用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收取进场费、接入费、协调费、分摊费等费用,不得设置不合理的条件。
第五十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推进物联网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和管理城市各类感知终端,推动基础设施、城市治理、交通物流、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生活服务等领域建设应用智能感知系统,推动水、电、气、热等表具智能数字化改造,推动各类感知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统一的车联网建设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统筹建设全市车联网云控基础平台。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应当结合智能网联汽车通行需要,推动车联网路侧设备建设,推进道路基础设施、交通标志标识的数字化改造。
市、区人民政府及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等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撑企业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的道路测试,分区域探索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和商业化运营试点。
第五十五条 科技、工业和信息化、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发展改革等部门应当建立跨行业技术基础设施多规合一体制机制,统筹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建设底层技术平台等基础平台,建立通用技术能力支撑体系;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网、量子信息、北斗卫星导航、卫星互联网等未来网络基础设施的研究和建设。
第五十六条 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制定储存和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构建协同高效、绿色节能的算力中心体系。
市、区人民政府及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发展改革等部门应当推进建设数据中心、超级计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计算节点等储存和算力基础设施;布局超导计算、量子计算、类脑计算、生物计算、光计算等新型计算体系;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储存和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面向数字经济的应用场景开放算力资源;探索建立算力交易平台和市场,促进算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
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推动制定以应用效能为导向的算力中心评价体系和评测标准,加强评估与监测。
第五十七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交通运输、公安机关等部门应当统筹推进智能交通体系建设,促进智能交通基础设施与运输服务、能源及通信网络融合发展,构建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和综合交通信息枢纽,推动城市道路交通体系的全要素数字化。
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推动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水路运输、航空等各交通领域数字化转型,加强交通全要素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交换、分析、利用等,推动交通管理、交通运输、公众出行等交通建设管理全流程数字化,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推动建设智能空港、智能港口、数字航道、智能轨道、智能车站等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支撑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船舶、载货无人飞行器等智能运载工具,鼓励和规范发展定制公交、共享汽车、智能停车、智能公交等出行服务;推动建设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停车、智能道路系统。
第五十八条 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交通运输等部门应当统筹推进智慧能源体系建设,以数字化推动能源高效利用,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支撑能源企业及用户开展下列智慧能源建设活动:
(一)电厂、加油站、加气站、加氢站等智慧化建设和改造,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发电、风光互补路灯等建设;
(二)电网、配电、燃气管网等企业智能系统配置,电网、燃气管网智慧化建设和改造;
(三)电力、热力、冷力、燃气等用户或者第三方机构配置负荷侧智慧终端设备;
(四)第三方机构在负荷侧中心开展区域智慧能源综合服务;
(五)电源、电网、负荷侧储能设施的建设与智慧联通;
(六)主要能源企业、重点用能单位和区域智慧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第五十九条 市生态环境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建设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合理布设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污染源监控设施设备,建设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中心和生态环境监测公共服务、综合决策数字化平台,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与污染源自动监测监控、分析评估、预报预警、数据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重点排污单位等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安装、使用、运行及维护在线监测监控设备和治理设施,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依法主动公开监测信息;鼓励其他排污单位安装使用在线监测监控设备及主动公开信息。自然保护地等区域的生态管理机构应当对本辖区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监测,鼓励采用实时监测技术,并依法公开监测信息。
第六十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应当统筹建设与完善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地下管线、地下通道、地下公共停车场、人民防空工程等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及权属单位应当通过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信息共享交换机制,及时采集更新相关数据。
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将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信息录入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确保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信息的准确性。
第六十一条 林业园林部门应当推动绿色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建设森林、绿地、湿地、绿道的数据采集、更新和共享体系,提升动态监测和管控能力;建设城市树木数字化管理系统,建立树木数字档案,并向社会公开树木信息,提高树木种植、管养、迁移、更换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建设数字花城、数字花博会、数字林业园林科普等运营平台;应用数字技术拓展公众参与城市绿化决策与监管的渠道。
林业园林部门应当促进林业园林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林业园林科研、种质资源、规划设计、加工、流通、展览、培训等产业链的数字化,培育壮大林业园林数字化企业。
第六十二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水务等部门应当推进智慧水务建设,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城乡供水、节水等信息管理系统,加快供水设施数字化建设和改造;建设水务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对供水、排水、河流、水利等的数字化管理。
供水单位应当建立智能化供水管理系统。高耗水行业、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应当对用水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


举报本楼

本帖有 1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大家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10 01:09 , Processed in 0.59039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