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诚心问大家几个LTE物理层的问题
提问者:tracyone
|
提问时间:2011-10-9 09:23
(1)码块分割是不是分出来的码块都是一样大小的?虽然理论上看起来不是一样大,但是我算了好几个都是如此??
(2)HARQ重传,物理层起到什么作用?
(3)LTE上行HARQ,采用同步非自适应的HARQ,非自适应是指:每次重传的信道编码、RV和传输格式都是事先预定好的,不需要额外的信令支撑。同步是指:同步是指在一个HARQ进程中数据包的重传都出现在收发端已知的时刻(子帧),一般情况下重传时刻间隔相等
请问:“间隔相等”,固定值么?相等是指什么情况的。是不是处传得时候所处的子帧号和重传所处的子帧号是一样的??
非自适应让我想到另外一个问题:请看图,上行共享信道复用控制信息时:
里面参数带有initial和没有带initial的参数的区别,我原来以为:新数据传的时候带有initial和没有带initial的参数是相等的,如果次数据是重传的话,那么带有initial的参数还是初传时的值,而没带initial的参数是根据此次重传时接收到的DCI0来决定的,问题是上行HARQ是非自适应的,就像上面所说的,那岂不是固定的?
(4)重传的时候是,重传整个传输块还是重传码块?有没有可能一个传输块里面,有的码块需要重传,有的不用重传
试着回答一下啊,有问题欢迎指出。
(1)码块分割的大小可以不一样的。36.212中有K+, K-之分,就是对应着size大的和size小的码块。但是分割后的码块也就只有这两种大小。
整个码块分割算法的大致思想是:先计算码块个数,然后计算每个码块的大小。举了简单的例子,数据和协议中不太一样,但道理是一样的。
比如有传输块大小为70,可用的码块大小为20, 30, 40, 50。那么计算码块个数的时候,ceiling(70 / 50) = 2。但显然选择两个50大小的码块是不合适的,因为50 * 2 = 100 > 70,会浪费30。于是就在较小的码块中挑选大小为K+的码块。这个K+选取的原则是:
码块个数 * K+ > 70,并且是所有码块大小中最小的。
由于 40 * 2 > 70,且30 *2 < 70,因此K+ = 40。
然后选择K-,K-是比K+小的码块,就是30。
K+和K-的个数也有一个计算公式,这个就不讲了。对照我这个例子,不难发现K+和K-的个数都是1。最终选择的结果就是2个码块,一个大小为40,一个大小为30。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也许你会问,实际中传输块的大小都能刚好被分割成若干个K+、K-的码块吗?回答是,一般情况下当然是不会的,除非有数字上的限制,即传输块大小和码块的大小在数值上都是预先设定好的,不能随意取值。而事实上,协议中也就是这么做的。码块的大小在36.212的表格中有定义;而传输块的大小定义在36.213中,即TBS。楼主可以看看36.213中关于“传输块大小的确定”这一部分内容。
(2)这个问题比较大,能否具体一点。物理层中讲到了HARQ的时序,即FDD是在收到确认之后,(如果要重传),则会在4个子帧后重传;TDD是有一张对应的表格。
(3) LTE上行不是只有非自适应HARQ,也有自适应HARQ。自适应HARQ是通过上行grant来实现的。非自适应HARQ不需要上行grant,也就是楼主所说的不需要额外的信令开销。
非自适应HARQ是有一个固定的时序,就是(2)中提到的那个时序。对于FDD,这个间隔就是相等的。对于TDD间隔就不相等了。不是指子帧号一样。
楼主对不带intial和带initial的理解是正确的,为什么会有两个,就是因为上行HARQ还有自适应的。
(4) 这个问题我不太肯定,只是我个人的推论。从整个ACK/NACK的过程来看,PHICH中不会指示某个码块是否ACK/NACK,而是指示某个TTI内某个UE的整个PUSCH是否ACK/NACK。因此,UE也不可能单独为某个码块进行重传,而只能重传整个PUSCH。当然,重传和首传的内容是不一样的,这个有冗余版本这个参数来控制,即36.212中的rv index这个参数。
(1)码块分割的大小可以不一样的。36.212中有K+, K-之分,就是对应着size大的和size小的码块。但是分割后的码块也就只有这两种大小。
整个码块分割算法的大致思想是:先计算码块个数,然后计算每个码块的大小。举了简单的例子,数据和协议中不太一样,但道理是一样的。
比如有传输块大小为70,可用的码块大小为20, 30, 40, 50。那么计算码块个数的时候,ceiling(70 / 50) = 2。但显然选择两个50大小的码块是不合适的,因为50 * 2 = 100 > 70,会浪费30。于是就在较小的码块中挑选大小为K+的码块。这个K+选取的原则是:
码块个数 * K+ > 70,并且是所有码块大小中最小的。
由于 40 * 2 > 70,且30 *2 < 70,因此K+ = 40。
然后选择K-,K-是比K+小的码块,就是30。
K+和K-的个数也有一个计算公式,这个就不讲了。对照我这个例子,不难发现K+和K-的个数都是1。最终选择的结果就是2个码块,一个大小为40,一个大小为30。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也许你会问,实际中传输块的大小都能刚好被分割成若干个K+、K-的码块吗?回答是,一般情况下当然是不会的,除非有数字上的限制,即传输块大小和码块的大小在数值上都是预先设定好的,不能随意取值。而事实上,协议中也就是这么做的。码块的大小在36.212的表格中有定义;而传输块的大小定义在36.213中,即TBS。楼主可以看看36.213中关于“传输块大小的确定”这一部分内容。
(2)这个问题比较大,能否具体一点。物理层中讲到了HARQ的时序,即FDD是在收到确认之后,(如果要重传),则会在4个子帧后重传;TDD是有一张对应的表格。
(3) LTE上行不是只有非自适应HARQ,也有自适应HARQ。自适应HARQ是通过上行grant来实现的。非自适应HARQ不需要上行grant,也就是楼主所说的不需要额外的信令开销。
非自适应HARQ是有一个固定的时序,就是(2)中提到的那个时序。对于FDD,这个间隔就是相等的。对于TDD间隔就不相等了。不是指子帧号一样。
楼主对不带intial和带initial的理解是正确的,为什么会有两个,就是因为上行HARQ还有自适应的。
(4) 这个问题我不太肯定,只是我个人的推论。从整个ACK/NACK的过程来看,PHICH中不会指示某个码块是否ACK/NACK,而是指示某个TTI内某个UE的整个PUSCH是否ACK/NACK。因此,UE也不可能单独为某个码块进行重传,而只能重传整个PUSCH。当然,重传和首传的内容是不一样的,这个有冗余版本这个参数来控制,即36.212中的rv index这个参数。
回答时间:2011-10-9 12:49
热点问题